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心病治疗 >> 风心病手术治疗 >> 正文 >> 正文

戴生明抽丝剥茧穷究病因

来源:风心病治疗 时间:2017-10-7

四一四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ON「

戴生明

“抽丝剥茧”穷究病因

」人物介绍

戴生明,上海交通医院风湿免疫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其受到特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4次。作为第1完成人,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和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作为第2完成人等,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作为第1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3篇,累计影响因子余分,累计他引余次。作为第1负责人,获国家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上海市课题1项、军队十一五课题1项、军队十二五课题1项等。

年荣膺解放军“科技新星”、年荣膺上海市医疗系统最高荣誉——第12届“银蛇奖”一等奖、年荣获上海市“优秀博士”、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

采访笔记

我相信,他对疾病的理解,恐怕比很多医者都更透彻,他的眼里,貌似不相干的疾病症状,都可能是一种少见病的隐秘组合,最后这些少见病的叠加,有个并不十分准确的名字,风湿免疫病。

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戴生明。擅长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当一个病人因眼痛去看眼科,被医生叫住说,你去看一下风湿免疫科,我相信,这个病人一定会怀疑自己听错了,风湿?我眼睛发炎看风湿?我会告诉他,你可能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或者白塞病。”他说罢笑了,风湿免疫科,就是一个筐,传统专科装不进去的,都丢在这个筐里,“风湿免疫医生,每天都在凭经验判断,捉准球路方向,扑出去。”

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这对六院新创立的科室来说,不到一年的成果是可观的。一面面锦旗摞在那里,他说,“有就看过一次门诊就送来锦旗的,让他们别送了,这也是钱呢。”他的门诊号是秒抢,有远道慕名而来的,等在诊室门口望眼欲穿,也挂不上号,惶恐不安,他点点头,加号。

他坦言,对科室来说,百分之二十的疑难杂症是需要的,是提振团队士气的,是让年轻医生眼界大开,经验大长的,“风湿免疫医生,经验最重要,学习曲线很长,许多疾病有待发现,发现了就意味着可能挽救成千上万条性命。”他想在接下去的五年,带出一支响当当的团队,拿出中国人的数据和发现。

一场场扑朔迷离的较量,走投无路的最后一站,他收下了,比如,血小板接近为零的病人,持续高血压不退的病人,“我们以研究关节炎为主,类风关,反应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还有许多罕见的病。”

这是个性情温和的医者,有人在网上说,他的医术和心术都令人温暖。他说,能理解那些怨者。“坐火车两天两夜,排了五个小时队,结果就看了五分钟,有的我只给三分钟,能理解医生的欣然离去,他知道病情不重,医生有把握,不能理解的,就可能找地方撒气了。”

我对他说,就医成本高,就医体验差,与医生并无直接关系,在中国,医疗服务已经被民众定义为消费。患者认为自己花了钱,理应有好的结果;一旦不如意,就会产生医疗纠纷。

“医疗真的是消费吗?我们在出卖商品吗?我们在替谁受过呢?”他说,有兴趣在疑难病症前殚精竭虑,苦苦思索,却无兴致在这些问题前想破头。

“我是一个单纯的医生,始终在寻找疾病的真相,其实,越到接近真相,越会发现人类的渺小,很多疾病我们无法治愈,只能尽可能控制它,尽可能帮助人们远离痛苦。”

1

从医之路

戴生明,年出生于江苏丹阳。高考填报志愿时,18岁的懵懂少年站在人生的拐角,毕竟青春年少,什么都存有好奇心。于是,在非刻意的选择之下,戴生明考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成为了一名医学生。

“二军大综合实力很强,教学规范,军纪严明。”这是戴生明对母校的评价。他说六年的本科时光,自己一心扑在学习上。因为是部队,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因此学生的自律性、组织观念、团队精神普遍高于同龄人,课业更是不敢懈怠,“部队晚上统一熄灯,内心只想着抓紧时间学习,一天的自由活动非常少,基本白天上课,下午4点操场锻炼,然后晚饭,晚饭结束直接自修,还要去图书馆翻看专业书籍,时间真的不够用,现在回想,当时是种单纯的美好,人越往后走,越珍惜走过的时光。”

本科毕业后,戴生明直接攻读硕士学位,待到硕士毕业,医院组建风湿免疫科,正全面招纳医学人才,经面试,戴生明顺利进入科室,至此开启了他的行医生涯。

“医院组建风湿免疫科是在年,最初由开科主任孟济明教授和四位年轻医生组成。孟济明教授,一位老学究,退休后还出了好几本专著,是一位真正的不为名、不为利的好老师。”说起老主任,戴生明两眼闪光。

“科室建立的前两年,每位小医生都跟着孟主任学习,他当时每周就两个半天的门诊,一个月的就诊人数在人次,与现在相比算是很少,那时候病房床位周转率慢,所以工作节奏并不快,相反倒是增加了自我的学习时间。”

跟师学艺终有亮相的一天,随着老主任退休,意味着戴生明与科室同仁必须快速成长,于是边做边学成为了他工作的主要模式,顶着压力前进,努力更是翻倍,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撑起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2乐学善思

“有无老师带教,差别确实很大,但人总要长大,不可能被照顾一辈子,自身的成长终需靠自己才能完成。”

戴生明强调,医生必须养成“乐学、善思”的好习惯,勇于提出新观点,拿证据说明问题,唯有思考才能把疾病吃透、加以细分,那么给出的治疗方案也会不一样,患者得到的治疗便会更加恰当。

“我的性格比较顶真,可以讲是优点,也可以讲是缺点,优点就是追求事实真相,缺点是过于较真,但对于患者来说,我宁可这般顶真,这样才能给予患者更合适、更恰当的诊断和治疗。”

一例红斑狼疮伴严重心脏瓣膜损坏的病例,患者心功能不全,出现心衰,当时刚担任主治医师的戴生明诊断为红斑狼疮,当同仁们还在讨论是否为风湿性心脏病时,他给予大剂量激素治疗,三天后患者症情缓解,最终从死亡线拉回。与此同时,患者的各项化验指标才出来,明确了戴生明的诊断。戴生明说,这则病例赌上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压力很大,上级医生会认为你自作主张,但从整个症情来看,确实八九不离十,好在患者救回,否则对人对己都不利。”

为了拓展新天地,戴生明于去年夏天离开医院,担任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他肩头的担子更重了,除了掌管科室、病房,自己的门诊量更是日趋上升,一周四个半天门诊,患者挂不上号是常事,因此给患者加号亦是家常便饭,他说,患者看个病不容易,大老远跑来,很辛苦,所以他们有要求,肯定竭尽全力地满足。

戴生明是患者口中的好医生。他说,或许是因为自己记性好,能够记住每位患者的姓名及症情。“住院医师阶段我管八个床位,患者的名字、病情、检查结果、病情变化,脑子里非常清楚,升上主治后,许多来看我的老病患我仍然记忆犹新。其实很简单,把患者真切地放在心里,你就能记住他。医生是向病人学习的,医生临床经验的增长,很大程度需要多看病例,多接触患者,看到患者的病情演变,久而久之对患者熟悉了,对疾病了解了,自身的医术就会得以提高,这决定权在于你是否肯花时间。”

口述实录

唐晔戴主任,都说风湿免疫科疾病很杂,是这样吗?戴生明是的。我们收治的患者,除了常见的类风关、强直性脊柱炎、还有疑难杂症患者,别的科室是按系统分类,若跨出单个系统,结合多个系统的疾病,大都收进风湿科,比如肺肾疾患的患者,牵涉到肾和肺,那就可能送来风湿科了;红斑狼疮患者,牵涉肺、肾及血液系统、关节都有问题,包括患者不明原因发烧、白细胞降低、出现蛋白尿,类似这些都由我们出诊。风湿免疫科真的很有趣,老百姓会以为风湿科就是中医所说的感受风寒湿邪,实际上绝大多数风湿疾病与“风”或“湿”没有关系。我们又看痛风,但痛风实则是代谢性疾病,再比如硬皮病,患者会去看皮肤科,但实则也归我们管,因为会累及肺、食管等。唐晔您谈一下风湿免疫科最难治的疾病?戴生明最难的疾病就是无肌病性皮肌炎并发的急进性间质性肺炎,该病病例少、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最初症状患者某处皮肤异常,粗糙增厚,肺部无明显症状,胸片、CT不易发现,所以容易误诊,但随着疾病发展,约一周时间出现肺部症状,出现呼吸困难,两周时间可危及生命,病情发展十分迅速。治疗此病在于早治,越早越好,一旦肺部弥漫,患者便十分危险。唐晔风湿免疫疾病覆盖范围广,谈谈容易误诊或漏诊的病例?戴生明比如容易误诊的银屑病关节炎,患者有银屑病和关节炎,来院只说关节肿痛,有些医生一见关节肿痛,便开一堆化验单,化验报告除了炎症指标高,类风湿因子等风湿指标都正常的,那么就定不出诊断或者误诊了。所以临床遇见,我们常常会直接问患者你有银屑病吗,他们会很惊讶说,你怎么知道?我们科室成就感比较大的疾病,是风湿性多肌痛,以颈肩部、腰部、臀部等肌肉疼痛为主要症状,患者来时自述全身疼痛,痛得起不了床、走不了路,蹲不下来,有时伴随发烧,即使做肌电图也查不出原因,我们就会针对症情,问晨起肌肉疼痛有无僵硬,活动后是否有所缓解,治疗此病只需每天2片强地松,成本很低,而且有神奇的疗效,但因为从化验结果无法得出诊断,因此很容易被误诊。再比如心脏白塞氏病,这是一年都遇不到一例的病种,也很容易漏诊、误诊。还有,今天上午有位低血钾周期性麻痹患者,突然之间会手脚无力,诊治发现由于干燥综合征并发了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酸中毒并发了低血钾,低血钾并发了周期性麻痹,这对于没有经验的医生很难想得到真正的病因,因此漏诊很多。唐晔风湿免疫疾病有时病因不明,比起之前,您对疾病的了解是怎样的?戴生明对疾病本质的认识,肯定要比最初上升了几个层次;但从人类本身对疾病的认识来讲,我们还是缓慢的,希望认识疾病的深度、速度能与世界接轨、保持一致、不落后于人、时刻跟上国际潮流,甚至引领潮流。现下许多医生缺乏大气、魄力以及敏锐力,我认为,医生首先必须学会“乐学、善思”,在前辈的带领下,考虑增进自己的思想、提升分析问题和判别问题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跟随大流,否则就错过认识新疾病的机会;第二,不能照搬指南,医生需考虑能不能引领指南、完善指南。可喜的是,我国很多医生已经走上国际舞台,展示中国医生的实力——我们没有照搬国外的医学知识,能拿出证据证明自己,填补现下国际医学的空白,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所以,与世界接轨是非常重要的,还要取长补短,学习人家的长处,比如日本,已发现几种疾病,例如高安动脉炎,即大动脉炎;川崎病,即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在发现疾病的能力上,我们还有待提高。另外,医生水平的高低不能只凭他的医龄、看过疾病的数量来衡量,应是接触疾病之后,能够在其中悟出多少道理和见解。医生只有思考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推动医学的发展。唐晔内科医生是不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戴生明是的,作为一个内科医生,学习曲线是漫长的,不进则退,二十年来学习路径会越来越复杂,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我比下级医生还要忙,碎片时间就在查阅文献——杂志、期刊、论文都要反复查阅——不是所有东西我都清楚,我要做出准确判断,势必查阅大量资料。学习途径,慢慢从教科书转到网络,网络信息更新快,比如临床遇一罕见病例,但国外可能已有报道,因此必须结合病例加强学习相关知识。唐晔目前,您最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儿童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11.net/fxbsszl/7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