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猝死是经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然而随着现在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很多年轻人都出现了猝死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让人们不得不对猝死进行详细了解。专家指出,造成猝死的原因非常多,除了常见的疾病因素治疗,还有很多人是不明原因的猝死。
1.病魔之首
猝死是最可怕的疾病。在人类所有的疾病中,就其突发性、紧急性、严重性、恶性程度和后果而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够与猝死相比。
2.发病突然
猝死是患者猝然而死,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他(她)的家人及朋友,都将始料不及。有时发病后患者甚至无法留下一句话。这就是猝死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疾病的原因。
3.高发病率
绝大部分的猝死患者是死于心脏停搏,心脏停搏是美国最致命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它导致的死亡超过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流感、肺炎、车祸、HIV、枪支案件和家庭火灾致死人数的总和。我国每年有万人死于猝死,平均每分钟有3~4人因猝死而死亡。
4.医院外
绝大多数的猝死源于心搏骤停,87.7%医院外。在院外发病就意味着发病后患者无法及时得到医疗专业人员的急救,同时大众的心肺复苏技能也十分匮乏。这就是猝死发生率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病因从不同的角度可对猝死进行不同的分类,如临床上猝死可分为两大类,即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从病理生理改变的角度可将心脏性猝死分为两种类型,即心律失常型猝死和循环衰竭型猝死。本文仅介绍临床角度做出的猝死分型。
1.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也称为心脏性猝死,它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患者突然死亡。目前多数人接受的有关心脏性猝死的概念是:“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非预见性的自然死亡,患者即往可以患有心脏病或无心脏病史,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一般在瞬间至一小时之内。”心脏性猝死在所有猝死患者中占绝大多数。
这类患者是死于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就会发生猝死。急性心肌缺血刚刚发病时最危险,急性心肌梗死第1小时内发生心室颤动的概率较24小时后高25倍。在因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的患者中,绝大部分患者死于发病的第一个小时之内。
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其他心脏疾病有两类,一类是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肺心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另一类是非器质性心脏病。这类患者大多与家族及遗传有关。多数患者在30岁前后就因心源性猝死而结束了生命。
2.非心源性猝死
也称非心脏性猝死,指患者因心脏以外原因的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约占全部猝死的25%。临床常见的主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梗死、支气管哮喘,神经内科疾病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此外还有主动脉夹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内源性高血钾)等。
图1:猝死的病因分类
预防冠心病猝死占全部心源性猝死的90%以上,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猝死,其主要的目标是预防冠心病猝死,如果能做好冠心病猝死的预防,就能大大降低猝死的发生率。预防心源性猝死有四道防线,这四道防线只要有一道防线不失守,就不会发生心源性猝死。
1.第一道防线:防止冠脉斑块形成
斑块的全称是动脉粥样斑块,是存在于动脉血管壁上的脂肪团。可以说冠状动脉内的斑块是不定时炸弹,一旦斑块破裂,就会几乎在瞬间形成血栓,将冠脉的某分支堵塞,使患者处在危急关头。防止斑块形成是从根本上预防猝死的最佳途径。
主要的预防方法是:科学的生活方式,包括科学饮食、坚持运动、摒弃恶习(最重要的就是戒烟)等,还要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通过上述做法多数情况下能有效地防止和延缓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2.第二道防线:防止斑块破裂
如果第一道防线不幸失守,患者冠脉上有了斑块,注意防护第二道防线——防止斑块破裂。只要斑块不破裂,就不会发生冠脉综合征,多数情况下也就不会发生心源性猝死。
主要预防措施是:在科学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加上调脂药物,医院检查。
3.第三道防线:防止室颤发生
患者的斑块破裂了,发生了急性冠脉综合征,还有第三道防线——防止室颤发生。一旦发生室颤,血液循环停止,患者此时已是九死一生。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后预防室颤的发生极其重要。
主要预防措施:8个字——静、卧、服药、呼救。
静:指发病后患者要安静、镇静及冷静。冠脉综合征发生时,患者的心肌极度缺血,此时任何增加心脏做功的因素都可能加重病情,甚至诱发室颤。如精神紧张、恐惧等,故保持冷静非常重要。
卧:患者应该就地休息,不要走动,全身放松,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卧位、半卧位及坐位等。卧是让患者尽可能减少心脏负担,以减少室颤的发生。
呼救:立即呼叫救护车,并且强调需要带除颤器的救护车。如急救人员无除颤器,一旦发生室颤,医生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外要注意,一定要等医生来,医院,在没有心医院极其危险,患者途中有发生室颤的可能。
4.打急救电话
患者已经发生了室颤,还有最后一道防线——心肺复苏,通过心脏按压等措施为患者建立血液循环,以终止死神的脚步。
主要措施是:立即拨打医疗急救电话,同时让患者平卧,为患者实施持续的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每按压30次,为患者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心肺复苏操作不能停顿,一直坚持到专业急救人员到来,患者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猝死的必方法。
1、营养过剩
在所有猝死者中,以肥胖者居多,因为肥胖者营养过剩,一般伴有代谢方面的系统性疾病,他们是可能遭遇猝死惨剧的高危人群。
2、缺乏体育锻炼
如今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年代,许多年轻人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状态,因此不少年轻人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加倍努力的工作,最终导致缺乏最基本的体育锻炼时间。有研究显示,年轻人如果缺乏锻炼,其血管壁会明显增厚,这将使他们今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大。进而增大猝死的风险。
3、生活不规律、熬夜
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是目前年轻人的一种常态。有专家表示,生活不规律、熬夜易导致疲劳,精神不振,身体抵抗力下降。过度劳累使身体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体内主要的器官和系统失衡,比如发生心律不齐、内分泌失调等等,因此猝死的风险增加。
4、酗酒抽烟
由于社交以及生活的需要,不少年轻人出于无奈染上了烟酒。目前证实长时间过量酒精的摄取可能引起肝脏、心脏、脑及肌肉的病变,甚至可能导致能力丧失与死亡;而吸烟与冠心病、高血压、猝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有关,吸烟促使血液形成凝块和降低人体对心脏病先兆的感应能力。
另外,针对猝死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专家建议广大青年朋友,注意膳食的调配和营养平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以及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做到身心健康,定期身体检查。重视健康,远离猝死。
以上就是关于年轻人猝死的原因介绍,千万不要让疾病找上你的全部内容介绍,希望能帮到您。专家指出,造成猝死的疾病有很多,例如冠心病,脑溢血,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肌梗死等多种疾病,所以建议患有这些病的人群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