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心病治疗 >> 风心病手术治疗 >> 正文 >> 正文

神经外科小笔记第1条

来源:风心病治疗 时间:2021-3-22

1、延髓空洞症累及疑核,引起吞咽困难,饮水呛咳。

2、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

3、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是卡马西平。

4、颅内肿瘤常侵蚀颅骨的是脑膜瘤。

5、囊性星型细胞瘤CT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边界尚清晰的囊性病变,边缘轻度增强。

6、颅内的神经鞘瘤常发生于听神经。

7、击出性骨折的典型X线平片表现是:眶底下移,骨折处天窗影,上额窦窦腔浑浊。

8、颅内压增高的一般处理:吸氧、抬高床头、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

9、开放性颅脑损伤最重要的处理措施是缝合修补硬膜损伤。

10、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头痛头昏者禁用镇静药物。

11、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原因是先天性动脉瘤。

12、腔隙性脑梗塞常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13、脑栓塞常见原因是风心病合并房颤或其他心源性栓子脱落。

14、泌乳素瘤的治疗首选药物治疗。

15、先天性心脏病伴有脑栓塞首先考虑法洛四联症。

16、椎动脉入颅的位置是枕骨大孔。

17、外伤性鼻窦积液最好发于蝶窦。

18、慢性硬膜下血肿最常见的出血来源是桥静脉。

19、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是“组成Willis环血管”。

20、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多发生在瘤顶。

21、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包括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22、颅咽管瘤呈囊性时,需与蛛网膜囊肿鉴别。

23、胶质结节中,增生的细胞主要是小胶质细胞。

24、血管网织细胞瘤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囊中有瘤结节。

25、颅骨线形骨折最常见合并的颅内血肿是硬膜外血肿。

26、鼻咽癌的颅内侵犯常通过破裂孔。

27、成人颅高压最常见的X线征象是蝶鞍萎缩脱钙。

28、室管膜瘤,CT平扫肿瘤呈菜花状的等密度或混杂密度肿块。

29、慢性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头痛形式常为持续性头痛阵发性加剧。

30、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禁用低分子右旋糖苷。

31、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是外伤3周以后出现的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

32、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目的是保护视力、消除杂音、使突眼回缩、防止脑出血和脑缺血。

33、颅骨骨折或外科手术后造成的脑脊液鼻漏或脑脊液耳漏病儿患脑膜炎后,常反复再发,其病原菌多为肺炎链球菌。

34、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常用的栓塞剂为弹簧圈。

35、小脑幕切迹疝致对侧锥体束征是因为疝内容物压迫大脑脚。

36、颈内动脉瘤出血多聚集于患侧外侧裂,也可流向环池、纵裂池。

37、颅内生殖细胞瘤(恶性肿瘤)好发部位是鞍区以及松果体区。

38、脑卒中发生起病最急的是脑栓塞。

39、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处理的最重要环节是脱水降颅压。

40、大脑半球占位病变所致颅内压增高的首选降颅压措施是快速静滴20%甘露醇ml。

41、来自脑神经元的肿瘤分为神经节细胞瘤和中枢性神经细胞瘤。

42、颅内肿瘤钙化发生率最高者为颅咽管瘤。

43、成人颅缝成锯齿状。

44、颅内允许增加的临界容积一般约为5%。

45、伤后24小时病情恶化,昏迷超过6小时属于重型颅脑损伤。

46、开放性颅脑损伤是指头皮、颅骨和硬脑膜都裂开。

47、腰椎穿刺后6小时内让患者采取去枕仰卧位的目的是防止颅内压降低。

48、脊髓AVM(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脑动静脉畸形)最常见的部位是下胸-腰骶段。

49、所有颅缝均过早闭合,形成尖头畸形或塔状头畸形;矢状缝过早闭合.形成舟状头或长头畸形;两侧冠状缝过早闭合,形成短头或扁头畸形;一侧冠状缝过早闭合,形成斜头畸形。

50、Charcot三主征为:眼震、意向性震颤、吟诗性语言。主要见于多发性硬化晚期患者。

51、多发性硬化确诊首选检查是头颈部MRI。

52、发病48小时后做头部CT检查,诊断脑梗死阳性率较高。

53、蝶鞍区占位性病变引起的典型视野障碍是双眼颞侧偏盲。

54、颅底凹陷症确诊的依据为:颅骨侧位片上,枢椎齿状突超过腭枕线3mm。

55、颈动脉海绵窦瘘多伴有眼球波动。

56、控制新生儿颅内出血首先选用的是维生素K。

57、蛛网膜下腔出血的hunt-hess分级如下。I级: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头痛和轻微颈项强直。IA级:没有脑膜或脑反应但有恒定的神经缺损。II级:中等度颈项强直和较重头痛,除动眼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缺损。III级:轻度意识障碍或轻度局限性神经缺损。IV级:中等度意识障碍、偏瘫,或尚有早期去脑强直和自主神经障碍。V级:深昏迷,去脑强直,濒危状态。

58、急性颅内压增高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是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深慢。

59、颞叶占位性病变最容易产生一侧小脑幕切迹疝。

60、Hunt分级I-II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最佳手术时间窗为0-7d。

61、颅底型脑膜脑膨出自颅内疝出的部位是筛骨鸡冠之后。

62、对光反射传入纤维在视神经中,传出神经是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

63、颅内最常见的病理钙化是松果体。

64、颅裂是指颅骨的先天性缺损,多发生于头颅的枕部,

65、颅内压增高时颅内压的调节主要通过颅腔内脑脊液量的减少。

66、术中动脉瘤破裂的最常见原因是粗暴分离动脉瘤。

67、脑栓塞以大脑中动脉阻塞最常见。

68、脑出血的血管最多在豆纹动脉。

69、脑桥出血多由基底动脉的旁正中动脉破裂所致。

70、脑血栓最易发生在大脑中动脉。

71、解剖上鼻咽部与颅底破裂孔相邻的结构是咽隐窝。

72、SAH典型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脑膜刺激征(Kernig征、Brudzinski征、颈项强直)。

73、神经纤维瘤病中最常见、最特征的颅内肿瘤是双侧听神经瘤。

74、颅前窝骨折最易损伤嗅神经。

75、脑脓肿的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

76、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常可并发脑脓肿。

77、耳源性脑脓肿约2/3发生于患耳同侧的颞叶。

78、枕骨大孔疝常常是由于小脑扁桃体疝出枕骨大孔。

79、颅内血肿最易造成急性颅内压增高。

80、壳核出血多破入侧脑室。

81、丘脑出血多破入第三脑室。

82、小脑出血多破入第四脑室。

83、髓外压迫的感觉障碍是由下肢向上发展;而髓内压迫的感觉障碍是自病变节段向下发展,鞍区感觉保留至最后才受累,称为马鞍回避。“鞍”区指的是骶3~5(S3-S5)。

84、颅内压增高患者每日液体入量不宜超过ml。

85、颅底骨折通常的诊断依据是临床表现。

86、急性颅内高压可以引起的生命体征改变是脉率减少。

87、开颅手术后肠采取的体位是头高脚低位。

88、脑动静脉畸形多发生于顶叶。

89、颅内生殖细胞瘤最佳的治疗是全中枢神经系统放化疗加局部补量。

90、脑动脉瘤的体积是觉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因素,瘤体直径小于3mm出血机会较少。

9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有颅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

92、颅内压增高的患儿卧位应采取头肩抬高,侧卧位。

93、生殖细胞瘤多发生在间脑中线部位,松果体区、鞍上,可有上视不能,性早熟,常有梗阻性脑积水。

94、在颅内高压的情况下,最易引起脑疝突然发生的是颅内高压接近代偿期,腰穿放液后。

95、颅前窝骨折最易损伤的颅脑神经是第一、第二对颅脑神经。

96、颅中窝骨折时,可表现为颅脑创伤后缓慢出现乳突区皮下淤血Battle征。

97、枕叶病变引起同向偏盲,精神性视觉障碍,视幻觉等。

98、脑膜瘤最好发的部位是矢状窦旁。

99、脑血管畸形最常见的是动静脉畸形。

、小脑幕裂孔疝致一侧瞳孔散大的原因是动眼神经受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11.net/fxbsszl/10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