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二)
四、原发性高血压
1.正常血压</80mmHg;以后分别为正常血压高值,1级、2级、3级高血压。每级收缩压+20,舒张压+10mmHg;单纯收缩压升高常见于老年人。
2.高血压是外周总阻力增加,加重左室后负荷,致左室肥大。
3.高血压病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高级中枢功能失调。
4.高血压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也可以无症状。
5.急进型高血压肾损伤突出,常死于尿毒症。
注意:多数高血压死于脑出血。
6.高血压危象可发生于高血压的任何时期,特别是危险。
7.高血压脑病特别是颅压升高,脑水肿。表现特点是剧烈头痛、呕吐、神志改变。
颅压升高,脑水肿最主要的危险是脑疝;首选的药物是甘露醇。
5-7高血压急诊降压首选的药物是硝普钠。
8.非药物治疗适应于所有高血压患者,患者使用药物的同时要坚持非药物治疗。
盐<6g/d.
体力活动不过于激烈。
洗澡水不过热,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9.一般高血压降压不要过快过低,预防脑供血不足。降压药联合使用可减少药物剂量,减少副作用。
10.高血压药物分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XX普利)、血管紧张素转化受体阻滞剂(XX沙坦)、β受体阻滞剂(XX洛尔)、钙拮抗剂(XX地平)、a1受体阻滞剂(XX唑嗪、酚妥拉明)。
11.主要副作用:
利尿剂:电解质紊乱。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干咳、高血钾。
血管紧张素转化受体阻滞剂:较上轻。
β受体阻滞剂:诱发支气管哮喘、心动过缓。
钙拮抗剂:面红、下肢水肿。
a1受体阻滞剂: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预防:服药后卧床休息,如发生,就地卧下休息。
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心绞痛
1.心绞痛最主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典型心绞痛发作时间1-5min,不超过15min;最常见诱因是情绪激动或活动最有效的药物是硝酸甘油(1-2min起效);最典型的疼痛部位是胸骨后之中上段。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间可达30min.
3.典型心电图:发作时ST段下移(压低),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间ST段上抬。
4.治疗:发作期—首选硝酸甘油舌下含化;给氧2-4L/min.缓解期4类药物:硝酸酯、β阻滞剂、钙拮抗剂和抗血小板药(阿斯匹林、双嘧达莫)。不能用利尿剂。
5.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有心肌酶升高和肌钙蛋白升高。
(二)急性心肌梗死
1.急性心肌梗死胸痛发作时间超过1h,且用硝酸甘油无效。但治疗时仍需用硝酸甘油。
2.最早最突出的症状是胸痛。
3.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
前壁心肌梗死常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常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4.发热多为坏死物质吸收。心源性休克为心肌收缩力下降。
5.心电图为最简易有诊断意义的检查:
典型心电图改变: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改。
定位:V1-V3前间壁;V3-V5前壁;V1-V5广泛前壁。II、III、aVF下壁。
6.心肌酶:有特异性的酶有肌红蛋白、肌钙蛋白、CPK(MB)。需及时抽血检测。
7.休息:已用新标准,绝对卧床12h.但头3天卧床为主,生活由护士照料。1周后可行走M内。
8.止痛首选吗啡。起病6h内首选溶栓治疗。
9.PCI术后,停用肝素4h后,需要复查全血凝固时间。
六、风湿性心脏病
1.心瓣膜病最常见的原因是风心病;风心病主要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预防风湿活跃最重要的是防治链球菌感染。
2.最常累及的瓣膜是二尖瓣;主要是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联合瓣膜病是二尖瓣狭窄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3.最重要的体征是杂音:
二尖瓣(+)狭窄(+)舒张期(+)
二尖瓣(+)关闭不全(-)(+)*(-)=?
4.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是心力衰竭。
5.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房颤。
6.最有意义的检查是超声心动图。
7.最根本的治疗是手术治疗。
8.特点:
二尖瓣狭窄:最先累及左房,再累及右室(不累及左室)。最早的表现是劳力性呼吸困难。
二尖瓣关闭不全:累及左房和左室。最早的表现是乏力。
主动脉瓣狭窄:三联征: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易猝死;脉压小。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也可出现心绞痛(因舒张压低)、脉压大、水冲脉。易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11.net/zlfxbyy/2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