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心病治疗 >> 治疗风心病医院 >> 正文 >> 正文

春季ldquo养肝四法rdquo

来源:风心病治疗 时间:2021-10-29

和风送暖,春光烂漫。春季养生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春季属木,木遇春而旺,肝脏在五行中属木,肝应春天,春季养生主要是养肝。对于患有急慢性肝病的患者来说,春季养肝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医有四大经典,其中一部经典是《黄帝内经》,里面大力提倡的未病先防的养生思想。大家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春季宜养肝。在《黄帝内经》里面,有四句话可谓告诉了我们“养肝四法”,那就是春季养肝护肝主要从睡眠、情志、饮食、劳作四个方面入手。

睡眠:“夜卧早起”

《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血归于肝”。在春季应“夜卧早起”。肝是藏血的器官,夜晚11时到凌晨3时是肝胆经时间,可养肝血,若能准时就寝,获得适当充足的睡眠,血就能归藏于肝,让你每天都精神奕奕、活力百倍;否则肝血无法得到调养,肝火便容易上炎,口干舌燥、头晕、目睛干涩等不适症状便会产生。

青少年和中年人每天需睡8小时;60岁以上老年人7小时左右;80岁以上老年人应睡8—9小时;体弱多病者可适当增加睡眠时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将睡眠称为“眠食”。现代研究也证实,人睡觉时能够增加肝脏的血流量,给肝脏供养更多的血液、氧气以及营养,有利于肝脏细胞甚至是身体所有细胞的自我修复和再生。作息有律,起居有常,便是在养肝。

情志:“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春季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化快,要注意收看天气预防,及时增减衣物,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当及时避开;心情要清静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机体免疫功能正常;精神守持于内,这样疾病就不会发生了。

肝为刚脏,喜条达(舒畅)而恶抑郁。怒则伤肝,精神抑郁日久或突然、强烈的暴怒皆可导致肝之气血失调,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诱发肝病加重。特别提倡肝病患者宜节情志,避免过度精神刺激,尤需慎怒。

工作、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要戒怒,并及时进行宣泄,防止肝气郁结。心情舒畅,情绪饱满,有益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平时要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在宋代《寿亲养老新书》里载有十乐:读书义理、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这里面,除了小酌半醺对于肝病患者来说不适宜外,其它对养生来说都大有裨益。

饮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黄帝内经》中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饮食以平补为原则,重在养肝补脾。肝的生理特性就像春天树木那样生发,主人体一身阳气升腾。若肝功能受损则导致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脏腑受干扰而致病。又因酸味入肝,为肝的本味,若春季已亢奋的肝再摄入过量的酸味,则造成肝气过旺,而肝克伐脾就势必伤及脾脏。脾又与胃密切相关,因此脾弱则妨碍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春季养肝的饮食讲究“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如果一个人有容易发怒、眼睛发红、牙痛或牙龈红肿、耳鸣、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干等症状,这是“肝火上炎”引起的。在饮食以清淡为宜,多吃蔬菜水果,不要吃辛辣食物及饮酒,多吃芹菜、苦瓜、野菜,多喝绿茶、菊花茶、莲子心茶,以清肝火。如果一个人经常有手脚心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状,则是“肝阴虚”,应多喝鱼汤、甲鱼汤,或海参熬汤,以滋补肝阴。切勿饮酒,忌食辛辣、羊肉等助火之品。而出现面目萎黄、指甲色浅淡、视力减退、失眠多梦、心惊易惊、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等症状,则是“肝血虚”的症状,在饮食上就要避免过于油腻,以免伤害肠胃之气,应少量多餐。可多进食桂圆、红枣、猪肝、羊肝、排骨汤、菠菜等食物。

特别提醒肝病患者的时,春季肝病易复发,调补脾胃非常重要。所以,春季肝病患者宜食高维生素食物和新鲜水果,以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但要注意不可过量。需要禁忌的食物包括:辛辣刺激食物、煎炸烧烤食物、粗糙食物、生冷食物、坚硬食物等。此类食品多性热,属阳,进入人体后易助热生湿,加重病情,故应忌食。

春季肝病患者容易出现消化道出血也与饮食有关。有些人喜欢进食补品,若服用后人感觉到不舒服,说明你补得不对。膏梁厚味或参芪等滋补之品大多辛温滋腻,用之不当,不仅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加重肝脏负担,而且能够助湿生热,生风动血,不仅可以加重原有肝病,甚至引起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劳作:“肝为罢极之本”

《黄帝内经》里“肝为罢极之本”这句话,就是说肝是主管疲劳的,或者说是耐受疲劳的。肝气足,就耐受疲劳;肝气不足,就容易觉得疲劳。所以不要经常疲劳工作,也不要疲劳运动,疲劳会有损肝脏的。春季是万物萌动的大好时节,也是体育锻炼的黄金季节。在春季开展适合时令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又可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的目的,但需注意不要循序渐进,不要过量运动。

中医认为,肝主筋,通过运动的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广播体操等,有助于强筋骨、通经络,对于肝也是一个调养的方式。没有时间运动的上班族,经常“伸伸懒腰”也可以使肝脏得到锻炼,通过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呼吸,可以吐故纳新、运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另外,肝与胆相表里,胆经位于身体外侧,是十二经脉之一。每天敲打胆经,即双手握拳稍微用点力敲打左右大腿外侧各50次,能加速胆汁分泌,提升肝脏的功能,还能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对养肝有益。

中医认为四时之中,春属木,因为春季万物生发,与木的生长相类似。“五脏”之中,肝亦属木,因肝喜调达,与木的特性也相类似,因此春季宜养肝。这个季节,生活中从以上四个方面多加注意,就能达到养肝的目的。

专家介绍

王宝平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各型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梗塞、心肌病、风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赵瑞花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在诊治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心律失常等经验丰富。

梁淑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病、风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李晓君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缓慢心律失常起搏器安装及高血压病和各种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

刘林强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工作,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及缓慢心律失常起搏器安装有独到之处。

卢永艳

心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双心”同治,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衰及各种快、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治。

潘显辉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擅长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周围神经疾病、神经症等诊治。对脑血管疾病规范化诊治和预防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于洪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糖尿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治疗,甲亢、通风、肥胖的治疗。

李有忠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诊治风湿免疫性疾病、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慢性肾病、老年病等。

张春玲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诊治,特别是对于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妊娠甲状腺疾病等各种甲状腺疾病治疗效果极佳,能熟练运用甲状腺细针穿刺进行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崔黎明

肾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泌尿系感染,肾功能衰竭,痛风的诊断及治疗。

刘福岭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擅长领域:脑血管病、癫痫、脑炎等神经科疾病。

孙贤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擅长领域:主要研究脑血管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血管性痴呆等)、癫痫疾病、周围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等)、运动障碍疾病(帕金森病等)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脑血管病、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疾病、失眠症、头痛、运动障碍疾病等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对脑卒中、抑郁症、头晕、头痛、运动障碍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刘新东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从事皮肤性病的诊断治疗及教学工作30余年,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皮肤性病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

杨有勤

骨外科

副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擅长领域:脊柱外科:颈椎病、颈椎和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四肢麻木、脊髓肿瘤诊断治疗、四肢外伤、骨折骨病诊断治疗

医院分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11.net/zlfxbyy/11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