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糖尿病的治疗,人们一般自然想到口服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等,很少会把中医和治疗糖尿病联系在一起。的确,在降糖的力度方面西药比中药有优势,例如病人血糖很高的时候,必须使用西药来控制。不过从综合的角度来衡量,中药所能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据统计数据显示,年全国只有几个人得糖尿病,可是如今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11.6%,即有1亿多人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急剧上升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营养过剩、脾胃运化不及有关,绝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脾虚现象。
糖尿病中医又叫消渴,是消瘦和烦渴的意思。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较快,物质相对充裕,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
中医治疗糖尿病是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主,采用益气养阴、清热活血等治疗原则,调整体内环境,改善代谢状况。相较而言,虽然中药的降血糖效果比西药弱,但作用缓和而持久,且由于许多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此外,在改善症状和治疗并发症方面优势明显。
中医辨证施药中医理论一般将糖尿病分为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和阴阳两虚型,分别根据不同症状选用不同的药材。
01
气阴两虚
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为续断此证。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可采用益气养阴法治疗。选用玉竹、制黄精、生黄芪、制女贞、枸杞子等治疗。
02
阴虚热盛
表现为烦渴多饮,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可采用养阴清热法治疗。选用冬桑叶、地骨皮、小川连、天花粉、原麦冬、生地黄等治疗。
03
阴阳两虚
表现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可采用温阳育阴法治疗。选用鹿角霜、熟地、山茱萸、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等治疗。
饮食上调控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很大关系,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因此,适当的饮食控制,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第一步。中医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基本原则在于比例平衡、性味辨证、食量有度。
意思就是说,对食量的要求,既不“太过”,也不能“不及”,过饮过饥都是饮食所忌。
中医治疗的原理与路径中医认为,通过中药的活性物质,可从四个方面治疗糖尿病。
其一,可通过扩血管增加受损病变组织的有效血流灌注,改善局部病损组织的微循环障碍,从而阻断胰岛素抵抗状态。
其二,可通过抗凝血,防血栓形成来阻断因纤溶活性降低导致的胰岛素受体后抵抗,通过纠正代谢紊乱,阻断受体与受体后胰岛素抵抗。
其三,可通过去除糖尿病病人血管内皮中的脂质包膜功能,来阻断脂质包膜导致的脂质过氧化对靶细胞的脂毒性损伤,提高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其四,可通过降糖、调脂、降血压等系列抗氧化功能,防止心脑血管系列并发症发生。
有哪些情形的糖尿病较适合用中医来治疗呢?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虽然还不是糖尿病,但同样存在高血糖损害和慢性并发症逐渐发生的可能性,使用中药调理,可以对血糖和血脂进行有效干预,降低50%的糖尿病的发生率。
轻中度2型糖尿病:在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可以单纯应用中医药治疗,把血糖控制在满意的范围。血糖控制良好但症状缓解不明显:对于这种情形的患者,可以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采用益气养阴、填补肝肾、清热利湿等对症治疗的方法。
可能出现或有早期慢性并发症:采用补肾固摄等方法治疗,可以使患者尿蛋白排出减少,保护肾功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脉等方法治疗,可以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提高患者的视力,延缓其发展;采补益肝肾、舒筋通脉的方法治疗,能够明显缓解肢体凉、麻、痛的神经病变症状。
使用西药的剂量比较大:长期大剂量地使用西药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损害,如果加用中药治疗,可以逐渐减少西药的使用剂量,协助平稳降糖。
本文指导专家:刘继梁中医主治医师刘继梁,中医世家,军医转业从事中医临床40多年,并在湖南省中医研究院,医院进修。
善治慢性咽炎、慢性鼻炎、慢性胃病、肺气肿、皮肤病、青春痘、糖尿病并发症、肾病综合症及癌症;对各类头痛、眩晕、失眠,颈腰椎痛久治不愈、中风偏瘫、手足麻木,疑难邪病有独特见解。
坐诊时间:周二至周日
医院中医内科
医院中医内科:以肖晖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擅长:肿瘤、白血病、疑难杂症等)为核心,依托从湖南省中医附一特聘专家胡国恒教授(擅长:心脑血管疾病)、刘建和教授(擅长:心脑血管疾病)李定祥教授(擅长:脾胃病)等,医院内常驻名老中医欧阳超然(擅长:内科疾病、皮肤病)、刘继梁(擅长:内科疾病、慢性病)、朱水生(擅长:内科疾病、中医体质调理)等,以强大的中医药诊疗实力,为湘潭广大患者排忧解难。如果喜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11.net/zlfxbyy/10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