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死性心律失常装个除颤器:典型病例:72岁的翁大爷,2年来反复出现活动后气促、心悸,在当地以“心功能不全”,接受药物治疗后改善不明显。2周前患者再次出现气促,夜间难以平卧,伴反复晕厥、四肢抽搐,约1-2分钟醒转,入院后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频发室早、非持续性室速、心功能Ⅲ级(重度不全)。患者病情稳定后置入单腔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术后3月,因“突发心悸、头晕,有电击感”随访。医生读取除颤器记录发现有一阵室性心动过速,频率次/分,置入体内的除颤器及时自动终止了恶性心律失常,因此避免了心脏骤停的发生。
胡昌盛主任医师:心脏医院外致死疾病,具有骤然发生、不可预期的特点。在美国每年大约夺去40万生命,中国还没有明确的统计数字。医院外心脏停搏者多数是由心室颤动引起的,大部分患者(大于80%)先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恶化发生室颤。室性心律失常(室速或室颤),常见的基础病因是扩张型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的一种)。
因为心室颤动(室颤)自行转复非常少见,因此,一个最重要的决定室颤患者生存的因素是:从室颤发生至得到除颤治疗的时间。医院外心脏停搏的总死亡率很高(高于75%),主要由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除颤治疗。置入体内的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有效治疗、防止心脏性猝死的发生。体内自动除颤器可以在心律失常发生10~20秒内释放电击除颤,在这段时间除颤成功率几乎%,这种装置可以对自发性室颤作出有效的反应,感知危及生命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并进行有效的治疗防止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什么情况要放支架?
典型病例:87岁的叶某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慢性肾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出血、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等多种慢性疾病。分别于年2月和4月出现急性心肌梗塞,医院心内科保守治疗病情好转。同年6月,再次心梗,检查发现右冠状动脉和回旋支二根血管完全闭塞,仅靠一根前降支血管维持心脏血供,但也有严重病变。病情极其严重,心脏随时有可能停跳。考虑患者年龄太大,多器官功能不好,不能经受外科手术的打击。即使放支架,也要分次进行。心内科医生分三次为患者进行了支架植入治疗,分别打通闭塞的三支冠状动脉,这三支动脉分别供应心脏的前壁、后壁和下壁。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坚持服药至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梅益斌主任医师:是否要放支架?是搭桥还是放支架?许多患者家属都曾遭遇过类似问题,患者家属难下决定,也只好找熟人、上网,咨询人员若非专业大夫,其意见可想而知;即便是专业大夫,也不了解病人情况,只好隔空放炮讲一些原则性的建议,最后得出的结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当家人难以定夺时,相信医生是最好的办法。特别是专科医师有更多的经验和专科知识,应尊重医生的意见。
放不放支架要根据病情决定,以下两种情况适合做支架,其一,急性心肌梗死,置入支架后效果会立即显现。其二是较粗的血管(直径2.5毫米以上),1-2支病变,钙化不严重者。由于支架的技术成熟,手术经验更多,而搭桥手术相对较少,目前治疗以支架手术为主。总体来说,应综合考虑后决定。
如果65岁之后,一次性需要放3个支架以上,或有糖尿病,建议做搭桥手术。当然,年龄过大,全身情况欠佳,像前面提到的叶大爷,不能耐受创伤巨大的开胸搭桥手术,介入支架又成了救命的首选。
血栓抽吸技术治疗急性心梗的好帮手
典型病例:79岁李大爷来自松阳,突发急性心肌梗死3个小时后医院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患者一支很重要的冠状动脉近段完全闭塞,远端完全没有血流,心脏严重缺血。这种情况必须立即打通阻塞的心脏血管,否则将有生命危险。由心内科主任梅益斌主刀,为其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考虑到患者目前处于心梗急性期,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且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内血栓负荷很重,假如不能有效的清除血栓,很容易造成无复流(闭塞动脉开通后血流不能通过)现象,因此,梅益斌主任决定先使用血栓抽吸术。通过一根指引导丝,把血栓抽吸装置送入血管闭塞处,经多次抽吸抽出4-5条大小不等红白色血栓,经造影见患者闭塞血管远端血流恢复,冠脉内的血栓基本被清除,患者胸痛明显缓解,心跳也恢复至正常水平,随后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扩张血管狭窄部位,植入冠脉支架。整个手术用时仅20分钟。目前,老人已康复出院。
喻晖主治医师:对急性心梗病人来说,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这个病人,到急诊室仅用10分钟,就完成了冠状动脉造影,通过绿色通道30分钟内被送入导管室,介入医师、介入技师及护师也在15分钟内到达并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
急性大面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病急、死亡率高,预后差,早期血运重建是治疗的关键。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是目前治疗STEMI最有效的方法。但STEMI患者急诊直接PCI可能导致大量血栓或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造成远端微血管栓塞,5%~25%的患者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即使梗死相关动脉完全血运重建,梗死区仍存在微循环缺血,严重影响患者左室功能恢复及临床预后,血栓抽吸是减少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及慢血流的有效方法。
医院心血管内科使用血栓抽吸技术,已成功为多名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治疗,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良好。
经食管诊断和治疗某些心脏病
典型病例:25岁的张某,怀孕34周。患者自8年前起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心悸不适,症状呈突发突止,近1周来因孕期心脏负荷加重心悸不适发作较前明显频繁,查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因目前孕期不适宜应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医院心内科团队给予经食管心房调搏心脏程序刺激后终止了心动过速发作。因为无创方法,对胎儿无任何影响。
罗伟俊主治医师:经食管心房调搏术是一项用于心脏检查和治疗的无创安全技术。因心脏紧贴食道,可以通过食道间接达到诊断或治疗某些心脏病的目的。其具体操作是经鼻孔插入导管至食管紧靠左心房处,将放置在食道的电板导管,如果与心电图机的胸导联相接测定特异心电图;如果与心脏刺激仪接通,间接刺激心房和心室,达到终止房扑等治疗目的。
经食管心房调搏技术还可用于预激综合征诊断、心脏负荷试验、Ⅲ°房室传导阻滞或心跳骤停病人心脏临时快速起搏的抢救,也可作为心脏电复律术和外科危重病人手术时的保护措施。食管心房调搏设备要求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永久希氏束起搏器植入新技术
典型病例:69岁女性患者,诊断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房颤动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心功能不全;另外1例为65岁女性患者,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II~III°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心功能不全。经希氏束起搏器植入二年后,病情稳定。
梅益斌主任医师:希氏束起搏是近年来心脏起搏器领域的一项新技术,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理性起搏,比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具有更好的心电生理和血流动力学效应,起搏时的心电图和患者自身正常心电图相同。最新研究显示进行希氏束起搏患者的预后要明显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患者,对于改善部分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甚至更优于目前所应用的高端三腔起搏器(CRT)。因希氏束的范围仅数毫米,在开胸的情况下,要准确地找到它都很困难,医生还要在心脏跳动的情况下将起搏器的电极头在此定位,闯过这根“独木桥”的难度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手术医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起搏器植入技术,同时又要具备丰富的心内电生理经验,因此也是起搏器植入术中难度最高的手术之一。目前国内开展该手术的中心为数不多。国际上开展的例数也有限。
希氏束起搏植入患者术后随访显示起搏器阈值、感知及QRS波宽度均正常,出现电极脱位及新发的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低,安全性高,且大部分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对于房颤合并心功能不全,尤其对于快速房颤伴心衰,在房室结消融后需要起搏治疗,也包括缓慢型房颤合并心功能不全、部分心功能不全需要CRT植入、部分病窦综合症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
该项起搏技术不仅效果好,而且费用比CRT等技术要低很多,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他们将继续致力于这项技术的开展,特别是对于已经合并心力衰竭的,或者很可能出现心衰的患者,希氏束起搏新技术将给更多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排查冠心病首选无创的排CT
典型病例:65岁的张大伯患有高血压及焦虑症,近2个月来经常感胸部刺痛不适,查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心电图轻微ST段改变。有人告诉张大伯这是心脏病,张大伯服用一系列抗心绞痛的药物,可效果并不理想,张大伯仍常感胸部刺痛不适。因病因不明确需排除冠心病,医师建议张大伯行冠脉造影检查,可张大伯考虑这是有创检查,费用也高,有一定风险,为此非常犹豫。正好,医院最新引进排CT,经了解冠状动脉CT没有创伤和痛苦,且费用低,张大伯欣然接受此项检查。结果提示冠脉未见明显狭窄。医师根据检查结果,排除了冠心病,考虑肋间神经痛,对用药进行了调整。2天后张大伯的症状就基本缓解了。张大伯为此笑得合不上嘴,觉得这次查的冠脉CT太对了,太值了!因检查费省了,以后药费也省了,再也不用担心会发急性心肌梗死了。
李付远副主任医师:以往,临床上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一般采用心电图和冠脉造影两种方式诊断,两种方式都有其弊端:心电图的准确率较低;冠脉造影虽被称为确诊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因其需将导管插入心脏大血管及其分支,注入造影剂来显示病变,其操作复杂,有一定的创伤。排CT的应用,则使冠心病进入无创检查时代。
排CT对排除冠状动脉病变具有非常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且,检查费用也比冠脉造影便宜了不少,风险也低。
医院用的多是高端的64排CT,排CT探测器宽度是传统64排CT的5倍,与以往CT需要用7-10圈扫描整个心脏或整个脑部的技术相比,排能在一圈扫描完成脑部、心脏、肝脏等整个器官的影像。一圈旋转时间只需0.35秒,对于普通患者来说,一口气还没憋完,一项心脏冠状动脉检查就完成了。
排CT是唯一能够实现真正动态容积成像的CT,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四维动态观察。除了能够重现人体脏器的立体结构以外,还能反映其整个器官功能状态和血流运行的情况,相当于一个能够窥视人体内部结构和组织的数字摄像机。在心脑血管检查上功能强大,无创、安全,避免了心脑血管介入造影的有创、高风险的弊端。
在发现早期肿瘤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发现1mm以内的病变,而且在没有形成肿瘤前,可以根据周围血管、血流和其它成份的变化,提前判断罹患肿瘤倾向。
科室专家介绍
心血管病学
心血管病学在心脏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的诊断、抢救与治疗方面经验丰富。对恶性心律失常、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肺复苏、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等疑难危重疾病有娴熟的诊治和抢救能力。心脏的介入治疗起步早,项目多,技术成熟,目前已经开展的介入治疗技术包括经皮选择性冠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如冠脉支架植入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房缺、室缺)介入治疗,单、双腔永久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室再同步治疗(CRT)、经静脉或经食道心脏临时起搏、经静脉或经食道心脏电生理测定、心脏瓣膜球囊扩张成形术、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和球囊扩张成形术诊治肾性高血压、周围血管介入溶栓治疗,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部分达国内先进水平。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余篇,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交流余篇,余篇被中国医学文摘系列摘录。其中《肺心病心脏恶液质综合征62例临床分析》、《肺心病心脏恶液质综合征患者的T3、T4、T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等23篇论文获省科协和人事厅优秀论文2-3等奖,《硝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胰岛素和血糖的影响及其意义》获丽水市人民政府自然科学一等奖;完成科研项目4项,其中《硝苯啶对原发性高血压糖酯代谢的影响》和《心脏病恶液质综合征诊治探讨》二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完成国家级协作项目3项,《-年全国高血压病防治普查》和《全国新生儿缺陷监测》获国家级科技奖。
学科带头人:
(丽水市绿谷特级名医)大内科主任、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医师、温州医学院内科学教授,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和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委员、省心血管病分会起搏器治疗组副组长、省心血管病介入沙龙委员、中国生物遗传工程浙江省心脏学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遗传工程浙江省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常务委员、丽水市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丽水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荣获省人才、省先进科技工作者、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人才、市首批名医、首届市“特级绿谷名医”。
医院进修心血管介入治疗,是我市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最早的医师。8年和9年作为访问学者分别到澳大利亚和美国短期学习。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包括高血压、血脂紊乱、冠状动脉及相关疾病、各种类型心律失常以及冠心病、先心病、风心病的介入治疗)用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服务。开展的心脏起搏器植入例数居全省前茅。公开发表论文余篇,30篇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1篇获市政府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参编了《心血管疾病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学进展》等七部著作。曾连续五次获得丽水地区科学青年奖,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市十大优秀青年、市首届名医、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专家门诊:周一、二全日
主要专家:
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委员、省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分会委会、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市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一年,4年在北京进修心血管介入诊治技术半年,9医院挂职半年。主持本院心血管介入诊治工作,擅长心脏起搏、冠脉造影、冠脉支架植入、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等心血管介入技术,对心血管疑难危重疾病有丰富的诊治和抢救经验。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
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院心血管科进修一年,医院进修起搏与电生理介入手术半年。对心血管疑难危重疾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擅长心脏起搏器植入、各种心律失常(房颤、房扑、室早、室上速等)射频消融、先天性心脏病封堵介入治疗,参与冠脉造影、支架植入等工作。开展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系列研究,多篇论文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专家门诊:周五全日
心内科主任医师。擅长内科疑难、危重病的诊治及抢救,在本市最早建立心血管内科,电击起搏治疗严重心律失常填补了丽水市空白。现长期出诊高血压门诊。
专家门诊:周一至五全日
心内科主任医师。擅长内科疑难、危重病的诊治及抢救,对心导管技术和心血管疑难危重疾病有丰富的诊治和抢救经验。负责科室教学工作。
专家门诊:周五全日
心内科主任医师。熟悉心血管介入技术,是本院心内科开展心脏起搏、冠脉造影、冠脉支架植入等工作的骨干成员。对心血管疑难危重疾病有丰富的诊治和抢救经验。
专家门诊:周四全日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医院心内科进修一年。对心血管疑难危重疾病有丰富的诊治和抢救经验。熟悉心导管技术,参与心脏起搏、冠脉造影等工作。在省级以上杂志公开发表论文近20篇,曾获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专家门诊:周三全日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一年,9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半年。
熟悉心血管药物学治疗,擅长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治。对心血管疑难危重疾病有较丰富的诊治和抢救经验。熟悉心脏起搏、冠脉介入等心导管技术。在省级以上杂志公开发表论文5篇。
专家门诊:周二全日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在读医学博士。医院进修心血管疾病心电生理和起搏技术一年。对心血管疑难危重疾病有较丰富的诊治和抢救经验。擅长心律失常诊治。熟悉心导管技术,擅长心脏起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工作。已经过正规培训,擅长起搏器程控管理工作。先后发表3篇文章。
专家门诊:周一全日
来源:宣传科胡晓君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11.net/fxbsszl/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