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患者,10岁时一次重度发烧未得到及时治疗,13岁时查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54岁时病入膏盲、生命垂危。这位患者有一位90岁的老母亲,想尽办法要拯救孩子的生命。日前,医院成功接受了心脏外科手术,终结了折磨大半生的病痛,陪同手术的老母亲一块心病由此落了地。
童年时“烧”出心脏病,折磨大半生
今年54岁的孙先生,在13岁时就查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一次学校体检中偶然听出心脏有杂音,医院确了诊。
孙先生在10岁时有一次发烧很厉害,咽疼、咳痰,大概高烧了10多天,整个人都烧迷糊了。他的父母是农民,当时正值麦收季节,家里农活多,还有6个兄弟姐妹,在当时,孩子生了病就是简单吃点药,医院治。医生怀疑很可能那次发烧引发了风湿性心脏病。
在查出病情后,孙先生的父母后悔不已,感到在孩子身上亏欠很多。因为当地无法医治,母亲就带着小小年纪的患病儿子南下北上到处求医。医院建议做外科手术,当时医疗水平没有如今发达,手术风险很高,父母很担心万一手术不成功会生命不保,与其冒风险还不如不治。
因为背着这个病,他的生命充满着忧伤和苦涩。当别的孩子在一起疯狂地玩耍、快速地奔跑时,他只能在旁边静静地看着。长大了从事工作后,也只能干点轻体力的活,要是身体劳累了,心脏就很不舒服,要休息好几天才能缓过来。
随着年龄增长,病情发生了恶化。近些年,孙先生饱受疾病之苦,爬楼气喘吁吁,走路有气无力,以至失去行动的能力,每天只能在床上度过。
孙先生拖了40多年的心脏病,对于母亲更是一块沉重的“心病”,因为当年的疏忽,给儿子造成了终生的疾患,这种痛苦在老人心里一直挥之不去,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儿子手术治好病,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一朝手术,治愈两代人的“心病”
今年,90岁的老人不顾自身高龄陪着儿子辗转医院。因为疾病拖得时间太久,医院都拒绝手术。绝望中,医院治疗心脏病有专长,他们决定来看看。
经检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并重度返流,巨大左房,双心室扩大。因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导致心脏衰竭,生命危在旦夕。
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吕振乾介绍,患者拖得太久,把心脏撑得巨大,几乎是正常人三四倍大,相应的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再加上肺部长期受挤压、很差的心功能、两个瓣膜严重病变,要实施手术,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孙先生医院能够给予手术,哪怕有一线希望。“你若生死相托,我必奋力一搏。”在复杂危重的疾病面前,心外科选择了勇往直前。
专家团队反复研究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为手术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经过两个周的调理,心功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具备手术条件。
6月12日,手术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虽然手术非常复杂,但是,专家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能,顺利完成了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5个小时后,患者心脏顺利复跳,病人安返ICU,濒死的生命得到成功挽救。
手术当日,医院给儿子打气,得知手术的成功的那一刹那,老人眼中噙满了激动而欣慰的泪水,这可是老人一生的牵挂啊!
术后,孙先生经过严密的监护治疗,各项生命指征恢复正常,身体状况呈现良好,日前已康复出院。
专家建议
什么是风湿性心脏病,有哪些症状和注意事项?
心脏中心吕振乾主任说,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多发于青壮年,通常是儿童时间感染链球菌,经过一段时间病变后最终发病。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
吕主任提醒,正是由于这种疾病初期的症状不是很明显,多为心慌气短、胸闷、心悸等,而更换心脏瓣膜更是让很多患者不甚惶恐,想方设法逃避手术治疗。事实上,逃避手术治疗不仅无助于降低治疗费用,多年后,病变愈加严重,累及其他瓣膜,心功能受损加剧,所造成的手术难度和风险也大大提高。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11.net/fxbsszl/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