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heartdisease)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据研究结果表明: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46.7%,为比例最高,然后依次为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单纯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病变主要是瓣膜的边缘和基底部发生水肿、渗出,并逐渐扩大到瓣膜全部,甚至累及腱索和乳头肌,使瓣膜交界区的瓣叶融合、腱索融合与缩短以及瓣叶的纤维化、僵硬、卷曲与钙化,从而导致瓣膜开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瓣膜狭窄:瓣膜交界粘连,增厚、变硬,不能完全开放,瓣膜口小,阻碍血液正常流动。瓣膜关闭不全:腱索和乳头肌增生、缩短、硬化,瓣膜不能完全闭合,血液返流。
症状体征
临床上根据病情进展程度,主要有以下主要表现:
1.活动后心悸、气促,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不能平卧;
2.轻微活动或劳累后就出现咳嗽、咳痰带血丝,很容易受凉感冒;
3.食欲不振,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吃饭不好,胃肠道瘀血可能消化不好,出现肚子胀。尿量减少、下肢浮肿、腹胀、腹水,肝、脾肿大等。
4.大部分患者出现两颧及口唇呈紫红色,即"二尖瓣面容"。
5.心悸常常因为房颤或心率失常所致,快速房颤导致患者自觉不适,甚至呼吸困难或使之加重,从而促使患者就医。房颤也是导致患者出现心房血拴甚至出现脑卒中的主要原因。
6.胸痛,单纯瓣膜病导致的胸痛一般使用硝酸甘油无效。
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血液动力学已经严重的瓣膜病便患者,除非合并有手术禁忌症,即使没有临床症状也应该手术治疗。随着心肌保护技术和心脏手术技术的进步,目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治疗效果稳步提高,外科手术成功率达到了98%,长期生存率满意,主要包括瓣膜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
2.瓣膜成形术
包括单独或联合使用人工瓣环成形术,瓣叶增厚纤维组织剥离,瓣叶钙化灶切除补片修补,以及腱索增厚、融合的矫治等。
3.瓣膜置换术
随着心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二尖瓣置换术已经逐步替代闭式二尖瓣交接分离术、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直视二尖瓣成形术交界切开术,成为目前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方法。
4.瓣膜的选择
目前的人工瓣膜主要有生物瓣和机械瓣两种。每种瓣膜自有其特点,手术费用两种瓣膜差别不大。病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首先,对于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可选择使用生物瓣膜,生物瓣术后无需终生服用抗凝药,避免了每天使用抗凝药物带来的相关并发症,因此对于年轻的女性,尤其是有妊娠生育需求的患者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生物瓣的平均适应寿命10年左右,,也就是说生物瓣术后可能因为瓣膜衰败需要再次换瓣。
机械瓣的特点是使用时间长,耐磨损,不用担心瓣膜本身的衰败老化,但由于机械瓣对血液的破坏作用,因此有形成血栓的倾向,需要术后长期严格服用华法林抗凝,需要定期复查抗凝强度调整药量,以免出现抗凝过度出血或抗凝不足而导致栓塞。所以,瓣膜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患者年龄,有无合并房颤,经济条件等等综合因素。
饮食保健
饮食:
术后注意加强营养,不宜吃太咸的食物,主要是补充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服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不宜过多或长期食用含维生素K丰富的食物,如菠菜、猪肝、胡罗卜、菜花、豌豆等。由于饮酒可以影响华法林的代谢,所以在抗凝期间不要饮酒。
预防护理
1.服药:术后早期需要按时服用一些药物,主要是抗凝药、强心利尿药等。置换生物瓣需要在术后半年服用阿司匹林低强度抗凝治疗,置换机械瓣则需要终生服用抗凝药物。
2生活习惯: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少熬夜,避免劳累。
3.预防感染:平时可适当锻炼,增强体质,防止感冒等呼吸道炎症,如果患有牙周炎、破溃、泌尿系感染等。应该及时就医,并主动向医生讲解自己曾接受过心脏瓣膜手术,并准确提供自己目前的用药情况。
4.就医:一旦身体不适,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自己随便使用感冒药和抗生素等药物。
病理病因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映的一部分表现它在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
1)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映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瓣膜会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
3)瘢痕形成期:由于原纤胶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理变化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有: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联合瓣膜病变(多个瓣膜受损)等。
由于心脏瓣膜的病变,使得心脏在运送血液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如瓣膜狭窄,使得血流阻力加大,为了吸入和射出足够多血液,心脏则更加费力地舒张和压缩,这样使心脏工作强度加大,效率降低,心脏易疲劳,久而久之造成心脏肥大,如二尖瓣狭窄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左心房压力的增高,导致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形成肺淤血。
疾病诊断
疾病诊断
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心脏彩超等检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比较容易。
鉴别诊断
主要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发育不良引起的瓣膜病变以及老年性心脏瓣膜病。
检查方法
辅助检查
1.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无创方法,已经是评价各瓣膜病变的主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测定心腔大小,心室功能,也可以测定跨瓣膜压差、瓣膜开口面积、肺动脉压力等指标。
2.X线检查:可以了解心脏大小和肺部的改变。
3.心电图:可明确患者的心律,有无心肌缺血改变,是否合并有心房颤动等
4.心血管造影:对部分年龄大于45岁的病人,心电图提示有心肌缺血改变者,心血管造影检查者可以明确有无合并冠状动脉病变。
常见并发症
风心病患者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表现为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感冒症状。主要是在肺淤血的基础上,很容易合并细菌感染,并加重心衰。同时风心病患者可出现劳力性心慌、气促,身体耐受力下降,生活质量明显受影响。同时,有以下主要危害:
1.心律失常:即我们常说的“心脏乱跳”,最常见的是心脏颤动(房颤),房颤是风心病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50%以上,有时为首发病症,也可为首次呼吸困难发作的诱因或体力活动受限的开始。房颤可导致心功能差,令病人感觉不舒服,最主要的是可能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
2.血栓栓塞:巨大左房合并房颤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而血栓脱落可引起栓塞。脑栓塞可偏瘫失语;四肢动脉栓塞引起肢体的缺血、坏死;深静脉血栓导致肺动脉栓塞。
3.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在瓣膜病的早期,细菌附着在瓣叶表面,聚集形成赘生物,感染的细菌常见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等。一旦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就可以加重心衰。同时赘生物脱落导致栓塞。
4.心力衰竭:为晚期并发症,是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致死原因,发生率占50—70%。主要表现为心源性恶液质,多脏器功能障碍。
学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孙思邈贵航三00医院
心胸外科
您身边的心胸外科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11.net/fxbzyzl/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