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心病治疗 >> 风心病中医治疗 >> 正文 >> 正文

欧阳谦哲学咨询哲学家介入思想疾

来源:风心病治疗 时间:2018-2-28

本文共字,阅读需约25分钟

作为一门抽象纯粹的理论学科,哲学有没有可能与日常生活发生直接的联系?或者说有没有可能用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哲学的老大难问题。或许自从哲学问世以来就有人在不停地诘问这个问题。只是进入现代以后伴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哲学的处境愈显尴尬和狼狈,这个问题就更加地突出。面对哲学理论学科的生存窘境,哲学家们也一直在求新求变。无论是“分析哲学”还是“存在哲学”,都试图想跟上科学的步伐和贴近当下现实的生活。比如维特根斯坦就曾经这样发问:“如果哲学只是让你学会似是而非地谈论一些深奥的问题,如果哲学不能帮助你思考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那么你研究哲学又有什么用处呢?”。那么哲学究竟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麻烦,尤其是思想上的麻烦呢?近些年来,国外(主要是欧美国家)就出现了一种应用哲学的崭新形态,即“哲学咨询”(PhilosophicalCounsling)所极力推广的思想解惑方法。根据“哲学咨询”从业者所做的宣传介绍及其实践效果,哲学似乎真的可以走出书斋讲堂,可以为社会人群提供所需的思想服务。当人们的思想出现问题,哲学家可以像医生那样进行思想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像心理学家那样为“来访者”提供思想的评估和纠正。

在咨询业本来就十分发达的西方国家,“哲学咨询”可以说是异军突起,形成了一个实践特征非常鲜明的应用哲学分支。从年出现“哲学咨询”这个名称以来,经过20多年的推广和实践,“哲学咨询”已经将其新颖的思想治疗方式逐渐地推向了社会。在欧美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等,不仅出现了专门的哲学咨询机构,而且还成立了各式各样的哲学咨询学会。各种国际性的“哲学咨询”的研讨会培训会以及相关出版物,在数量上也有明显地增长。尽管普及已久的“心理咨询”依然处于强势地位,但“哲学咨询”还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有着与心理咨询争夺思想治疗话语权的声势和可能。事实上不仅心理咨询在大量借用各种哲学理论,而且追根溯源下来“哲学咨询”其实就是哲学的一个古老传统,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思想助产术”,以及伊壁鸠鲁的“心灵治疗”和斯多葛主义的“生活艺术”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咨询”真有些返老还童的特性。

当代西方哲学一直为“哲学的终结”所困扰。哲学家们一边唱着哲学的挽歌,一边寻着哲学的出路。无论是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和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还是后来罗蒂的“小写哲学”和福柯的“生存美学”,都反映了当代哲学在向语言问题转向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种种举动。与社会现实生活发生密切关联,体现了当代哲学的主导倾向。“哲学咨询”的实践方向是用哲学思想来处理“人的问题”而不是去争辩“哲学家的问题”。正如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J.杜威倡导的那样:“今天哲学要做的是从事苏格拉底年前指定的助产婆的工作”。哲学家应该做思想的医生,应该担负起生活顾问的职责。

一、“哲学咨询”与哲学实践

现代人的精神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使得心理咨询大行其道,与心理治疗有关的行业几乎是遍地开花。按照一位美国学者的观点,西方发达国家差不多变成了一个人人都要求助心理医生的“治疗化的社会”(thraputicsocity)。在精神疾患不断增多以及医生职业利益的驱动下,精神疾病(mntalillnss)的类型划分也是愈来愈多。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分类统计资料:年计有种;年增加为种;年是种;年变成了种;在80年代精神病专家估计每10个美国人中间有1个精神病人;到了90年代,己经变成了每2个美国人中间就有1个精神病患者。难怪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制片人也冲着票房的提升而大拍心理变态的电影(比如《沉默的羔羊》、《本能》、《偷窥》等)。

通过这些比较夸张的文学影视作品,我们确实看到了心理医生无处不在的影子。当科技文明动摇了上帝的威信之后,当教堂牧师的作用被淡化之后,感到焦虑和沮丧的人们只好求助于心理医生。然而对于许多精神问题,仅仅依靠吞服药物和心理调整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生活观念以及思想方式的开导和转换。于是我们看到,在许多当代的心理咨询理论中间,就有不少是以某些哲学理论作为出发点的,如精神分析疗法、阿德勒疗法、存在主义疗法、认知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女性主义疗法、后现代主义疗法等。这些流传甚广的心理治疗理论(Psychothrapis),其实就是一些哲学理论的实践变种。

既然心理咨询可以凭借一些哲学理论而通行无阻,那么哲学家为何不直接出于来应对愈加严峻的精神问题呢?既然那些传之久远的哲学思想还能够帮助人们改善思想状况,那么哲学家为何不去发掘传统哲学的思想治疗资源呢?大概就是在这样的认识背景下,一些有着实践志向的哲学家们开始推出自己的“哲学咨询”项目,尝试着将哲学应用到个人的生活选择和人际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上面。哲学不再局限于大学的课堂上,不再停留在哲学发展史的解读上。哲学开始以思想咨询和生活顾问的姿态介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间,比如帮助一个婚姻失败的女士从情感矛盾里解脱出来,比如与一个身处中年生活危机的男士一起探讨生活的意义问题,比如在咖啡馆里众人就伦理的善恶问题进行自由的辩论等。哲学就这样与人们的生活问题进行亲密接触,逐渐显示出哲学智慧原本就有的生活取向。

按照公认的观点,作为一种“应用哲学”的具体形态,当代“哲学咨询”是由德国哲学家G.阿申巴赫(GrdAchnbach)率先创建的。他年在德国科隆附近的Brgisch-Gladbach正式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哲学咨询机构(PhilosophischPraxis),对外公开打出了“哲学咨询”的旗帜。年,他又成立了“德国哲学实践协会”(ThGrmanSocityforPhilosophicalPractic),最初只有10个正式的会员。到了年,这个协会吸纳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个会员,同时也改名为“国际哲学实践协会”(IGPP,IntrnationalGsllschaftfurPhilosophischPraxis)。这个协会以推广“哲学咨询”为宗旨,利用报纸、广播和电视进行宣传,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并创办有理论刊物Agora(原意为古希腊的市民辩论会场),后正式更名为“哲学实践杂志”(ZitschriftfurPhilosophischPraxis)。在已发表的重要作品《哲学实践》(PhilosophischPraxis)中,阿申巴赫提出“哲学的生活咨询”可以作为心理治疗以外的一种选择,在心理学家及其心理治疗不起作用的地方,哲学的丰富思想资源可以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用。对于阿申巴赫的哲学实践活动,媒体把他称为“自苏格拉底以来办这类实习所的第一人一一他想把哲学的最本源的权限,把常常被人们遗忘并埋没的一个传统恢复起来,这一传统的要点是人对自我和世界的沉思,也就是说恢复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现代世界生活方式的许多问题都是些意识问题,不是病,也不是心理异常”。

或许是经过黑格尔以后的反思辨哲学运动的洗礼,德国人的哲学偏好开始发生实践性的逆转,从而使“哲学咨询”在德国最先兴起。或许是因为“哲学咨询”回应了哲学发展的时代问题,而且也面对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的问题”,使得“哲学咨询”的实践活动很快在欧美其他国家发展起来,并且出现了一批“哲学咨询”的领军人物:如美国人L.马利诺夫(LouMarinoff),他是前美国哲学咨询协会主席,代表作品有《柏拉图灵丹——哲学在日常问题中的应用》(Plato,NotProzac!ApplyingPhilosophyToEvrydayProblms):加拿大人P.拉伯(PtrRaab),哲学咨询师,第一个以哲学咨询作为哲学博士论文并获得通过,代表作品有《哲学咨询——理论与实践》(PhilosophicalCounsling一一ThoryandPractic)、《哲学咨询中的问》(IssusinPhilosophicalCounsling):英国人T.利波恩(TimLBon),英国实践哲学协会现任主席,代表作品有《智慧的治疗机WisThrapy);美国人s.舒斯特(ShlornitSchustr),哲学咨询师,Sophon哲学咨询中心主任,代表作品有《哲学咨询一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另外选择》(PhilosophyPractic:AnAltrnativtoCounslingandPsychothrapy):法国人M.苏特(MarcSautt),“哲学咖啡馆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代表作品有《苏格拉底咖啡馆》(UnCafpourSocrat)。他们都开办有自己的哲学咨询机构,直接面向个人或者团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哲学咨询”(有对话、讨论、建议、电话热线等),开通专门的网站进行在线答疑等咨询服务,出版大量有关哲学咨询的理论案例书籍(在知名的亚马逊网上书店可以搜索到近万本的相关图书目录)。作为职业的哲学咨询师,他们的工作目标就是让哲学走进大众的视野,为人们提供思想的服务。

当然“哲学咨询”的历史还比较短暂,其社会的认知程度还不能与心理咨询管理咨询等相提并论。究竟什么是“哲学咨询”?对于许多人来说,这还是个有待了解的问题。因为仅仅是“哲学咨询”的叫法就有许多不同的名称概念:如G.阿申巴赫第一个提出的“哲学实践”(PhilosophicalPractic)概念,后来有许多人己经接受的“哲学咨询”(PhilosophicalCounsling)概念,再加上还有人愿意使用的“哲学顾问”(PhilosophicalMntoring)、“哲学指导”(PhilosophicalGuidanc)、“哲学交心”(PhilosophicalEncountr)、“哲学探询”(PhilosophicalInquiry)、“哲学辅导”(PhilosophicalCoaching)、“哲学交谈”(PhilosophicalConsultation)等概念。“哲学咨询”作为一种应用哲学的当代发展形态,其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都还处于定型的过程之中。对于“哲学咨询”的理论方法定义,首先就会遇到如何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相区别的问题,有时候要在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之间划出一条黑白分明的界限来是很困难的。因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往往也在使用大量的哲学概念及其方法,而哲学咨询处理的也多是因思想冲突引起的心理问题。其次“哲学咨询”一直宣称是对古老哲学实践传统的复兴,是对“苏格拉底对话”的传承。那么古老的哲学在今天能够复活吗?哲学本身真的具有服务于生活的思想治疗的功效吗?

“苏格拉底对话”

如果要说“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之间有什么根本区别的话,那就是“哲学咨询”以“对话”(Dialogu)而不是“诊断”(Diagnosis)为核心,不是把来访者看作病人而是看作神智健全的人。“哲学咨询”的基本形式是在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展开种自由的对话,就一些个人生活危机以及普遍的意义价值等问题进行讨论。哲学咨询专家不是居高临下地讲一通深奥的哲学道理,简单地用柏拉图或是康德去教诲来访者,最后为来访者提供一些现成的理论答案,而是要像“接生婆”那样来帮助来访者找出问题的源头,重温哲人的智慧,让烦恼的心事得到解脱。事实上,哲学咨询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对来访者有所提示和开导,“只有作为思想的伙伴和感受的伙伴,哲学咨询师才能使来访者摆脱他的孤独或绝望,重新看待他的生活世界”。与一般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不同,“哲学咨询”没有纠缠在来访者的过去生活经历上面,一定要在过去的遭遇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而是启示来访者以面向未来作为积极改变生活的重要原则。正因为如此,哲学咨询师没有窥淫癖的倾向,完全可以公开地与来访者进行沟通,可以在公共场所进行探讨,“哲学咨询”不用面对来访者的个人隐私,不需要躲躲藏藏地进行谈话。爱恨情仇的问题,伦理善恶的问题,自我价值的问题,生活幸福及其意义的问题,大家都可以一起讨论。思想的问题,完全可以用思想的碰撞来解决。

为了避免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相混淆,许多从事“哲学咨询”的专业人士在谈及哲学咨询的性质特征时,都不愿意使用“治疗”这样一个概念。事实上,哲学的理论观点及其思想方法确实具有相当的思想治疗效果。所以,本文认为可以用“思想治疗”这个概念对“哲学咨询”进行规定,以区别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作用形式。其实从词源上看,心理治疗“Psychothrapy”是由两个希腊词psukh和thrapuin组合而成的,这两个词原本就与医学无关。psukh是灵魂和呼吸的意思,thrapuin是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11.net/fxbzyzl/23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