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临床上狭窄或关闭不全常同时存在,但常以一种为主。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心功能失代偿的表现。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
据我国近10年风湿热及风心病发病和患病情况,每年新发风心病近6万例,估计目前风心病患者至少有万-万,学龄儿童初发风湿热每年近8万例,每年等候手术的患者数以万计,其中不少患者已无法手术或难以负担手术费用。-年,国家“八·五”风湿热课题风湿性心脏病调查组,曾在浙江、广东、重庆、成都、吉林和湖北等6个地区调查点,对5~18岁学生人群进行风心病调查。在人中共发现风心病59例,总患病率为0.22‰。这一调查患病率和20世纪80年代全国协作调查的平均患病率0.52‰比较,显示我国风心病患病率已进一步明显下降,明显低于同期的印度调查1.4‰,但高于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0.05‰一0.01‰的患病率。
根据年的一项调查,中国的风心病,仅在因慢性心力衰竭而住院的患者中,比例竟然高达18.6%!这部分患者大多是在-年这20年间感染上急性风湿热的,当时多数人由于医疗条件、对疾病的认知和预后不好,进入老年后便转成了风湿性心脏病和心脏瓣膜病。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包括:慢性风湿性瓣膜病(主要是二尖瓣关闭不全和主动脉反流或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房纤颤。
慢性风湿性瓣膜病为心内膜受累的结果。于心房面二尖瓣结合部和腱索上,可见直径为1—2mm大小的纤维蛋白样赘生物。即使没有赘生物,瓣叶也有水肿及炎性反应。左心房后壁可见增厚的纤维素斑,为二尖瓣反流的血流喷射到左心房壁所致。瓣膜炎症的修复,造成瓣叶粗糙、纤维化以及键索的融合,结果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最常受累及,主动脉瓣次之,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很少受累。
风湿性心脏病该怎么办?
一种办法是换瓣膜或者瓣膜成形术,但是瓣膜手术是有适应证的,不是人人都能做;做了瓣膜手术,也未必能完全解决心脏瓣膜病,有的新瓣膜还会出问题,有的瓣膜问题不大了,但是房颤和心衰等问题依然难以解决。对患者而言,实在是太痛苦了。
中医治疗风心病有什么优势?
中国的风心病患者、瓣膜病患者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中医,有整体与局部辨证施治的医学思维。对中医而言,大实、大虚、大热、大寒这“四大”证候,都是对抗性的矛盾,其处置方法,必须是针锋相对:热则寒之,寒则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但只要是这“四大”以外的病证,都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其处置方法,是采取协调疗法,即以协调整体为主,最大限度地调动整体的积极性,增强其抗病能力,扶正以祛邪;同时又要突出局部症状的治疗,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单刀直入,以求实效。
心脏瓣膜病就是这样,必须兼顾整体与局部,只有充分发挥协调人身整体这个共性的作用,又十分注意改善心脏瓣膜局部这个特殊性的作用,才能既照顾到整体,又照顾到局部,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这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医院系列风心病中医蜜剂治疗的基本原则。使用中药方剂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瓣膜问题得到了控制,而且比较棘手的房颤和心衰问题也一并得到了相应的解决。
舌尖的中医立足科学中医,鍖椾含鑳芥不鐧界櫆椋庣梾鐨勫湴鏂?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庨偅瀹跺尰闄㈡渶濂?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11.net/fxbzlff/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