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欢迎分享,转载须授权!
最近,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者们对名急诊室患者进行分析发现了患者体内的胆固醇晶体与心脏病发病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的首席作者,来自MSU的首席心血管专家GeorgeAbela分析了阻塞心脏病患者心脏动脉的物质成分,发现其中有89%的患者该部位存在过量的胆固醇晶体沉积。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AmericanJournalofCardiology》杂志上。
(图片来源:MichiganStateUniversity)
这些晶体是由患者心脏中沉积的斑块所释放的,其中同时含有脂、钙以及其它成分。随着这些物质在动脉血管中的不断积累,将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我们之前的研究发现,当胆固醇分子从液态转变为晶体状态时,体积将会明显增大",Abela说道:"胆固醇分子在血管中的扩张会导致血管壁的破裂、阻塞血液的流动,进而导致心脏病以及中风等疾病的发生"。
心脏病患者病发时会被送入急救室,而Abela等人则利用此便利将患者体内的斑块吸出进行分析。他们发现这些大体积的晶体团块能够突破斑块以及动脉血管壁的阻隔进入心脏,进而阻断血流导致病发。
"如今我们知道这些大规模的晶体沉积是导致心脏病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Abela说道。这项研究同时验证了此前所发现的胆固醇晶体能够激活炎性因子,例如IL-1b等等。
"如今,我们发现这些胆固醇晶体在阻塞血管方面的具体影响,因此通过靶向这些晶体设计药物或许能够降低心脏损坏的风险",Abela说道。
原始出处:FrequencyofCholesterolCrystalsinCulpritCoronaryArteryAspirateduring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ndTheirRelationtoInflammationandMyocardialInjury,AmericanJournalofCardiology().DOI:dx.doi.org/10./j.amjcard..07.
会议推荐
点击了解会议详情与报名!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11.net/fxbsszl/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