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心病治疗 >> 风心病手术治疗 >> 正文 >> 正文

医界撷英七院罗立波厚德仁医,济达天

来源:风心病治疗 时间:2018-8-29

 

年,15岁的他考取了医学院,28医院急诊科主任。

援疆期间差点因为中毒丢失性命,回常后带领医务工作者抗击非典、禽流感,还承担起“5.12”医院重任。

从常州二院、医院、常州三院、一院,再到七院,他的从医生涯,总是迎难而进。

从知名心血管专家,到医院高级管理者,他始终追逐着少时的“良医”之梦。

“厚德仁医,济达天下”,更是他医者新征程的号角。

最年轻的急诊科主任

时间倒回至

这一年出任常州二院急诊科主任的罗立波,只有28岁,是当时常州卫生系统最年轻的科主任。

从医以来,他每天早晨6医院。某天,医院,便发现夜班医生正在抢救一位90多岁的老人,患者反复意识丧失,还伴有抽搐症状,整整一个晚上的救治,病情却未见好转。值班医护人员都没敢休息,但却几乎失去了信心。

他查看后迅速做出了判断:“应该是尖端扭转性室速!”这是严重心律失常的一种,非常少见。不仅患者生命危险,而且施救难度很大。他立即指挥抢救,开出了一长串药单。护士拿着处方去取药,却因为药量太大被药房拒绝。时间紧急,他拽过处方,在药品剂量后面再次签上大名,这叫“双签字”,医生只有在少数紧急情况下才会使用,这意味着他承担了全部的用药责任。

很快,紧急施救起了作用,严重心律失常控制住了,老人的病情得到缓解,大家终于舒了口气,这一结果大大出乎患者家属意料。多年后,老人的儿孙们告诉罗立波,医院,家里已经准备好了寿衣及后事安排,没想到的是,是医护人员给她第二次生命。

经此一役,这位年轻的科主任令同事们刮目相看。当年二院的急诊科主任大都是各科主任医生轮流担任,流动性大,医疗力量相对薄弱。他到来后,带领同事们连续成功抢救了十多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一下子为二院急诊科打出了名气。刚担任科主任,他就提出了要把二院急诊室建成大急诊科、建设急诊重症监护室等设想,并提出了科室发展五年规划。只是,由于年纪轻资历浅,他的设想一时未获认可。不过,这并不影响后来的科室发展:在他的带领下,二院急诊科医疗团队越加成熟,医疗诊医院前列。

少时立下良医远大志向

时光继续前溯至

20世纪70年代

少年时的罗立波便立下了从医的人生志向。他的父亲是位乡村教师,父亲常常教育他,“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在之后的求学过程中,他的勤奋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即便是几十年后重聚,老同学们仍然难忘当年一幕:放露天电影,因为非常难得看一次,村里人几乎家家出动。唯独罗立波例外,他一定坐在家中看书学习。成年后,他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了”。

通过努力,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溧阳二中,这是溧阳最好的学校之一,这里汇聚了当年溧阳的尖子生。虽然只读了两年初中、两年高中,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于年考入苏州医学院,那年他才15岁。当时的高考录取率极低,他所在班级虽然都是尖子生,但总共考取本科3人、专科1人。

从苏州医学院毕业后,他被分到常州二院工作。作为新医生,在各科轮转期间,他便崭露头角。在患者家属相对挑剔的儿科,罗立波以过硬的医术、良好的职业素养、一流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家长们的信赖。当年他还留着胡子,医院直接点名,“我找小胡子医生!”

致力于心血管疾病诊疗

心血管病种类繁多,包括高血压、风心病、先心病、心肌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等,是罗立波的医学主攻方向。不过,心血管疾病成因多种多样,而且病理生理和解剖结构都非常复杂,专业风险高,医生从事这类疾病的研究和诊治,无疑是一种挑战。还在医学院读书时,他便发现,与心血管有关的课程往往难度最大。为此,他暗下决心,不仅要学好相关课程,日后还要当一名优秀的心血管医生。

有一次,病房收进了一名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患者几度抽搐并昏迷,病情异常严重。大多数情况下,这类病人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但罗立波根据患者病情,判断患者应是急性房室传导阻滞,只要处置得当,消除传导系统水肿,房室传导问题有可能缓解,未必需要安装起搏装置。结果不出所料,在精心用药、严密观察、监护三天后,患者病情由三度转为两度,之后便顺利出院了。

半年后,医院大会上,院领导念了一封来自加拿大的感谢信,竟是写给罗立波的。原来,前不久的那位患者是加拿大华侨,在二院就医期间,患者家属并不放心,他们定期把罗立波写的病历、病程记录、治疗过程和用药情况、出院小结,都传给加拿大医生。在亲历了诊治全过程后,这位外国同行称赞中国医生“整个处置非常完美,许多地方值得加拿大推广学习”。事后,医院为表彰他,将他的事迹刊登在《常州日报》并在大会通报奖励。

从医37年,他不断开辟心血管类疾病研究的新领域。在国内较早运用心脏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左室舒张功能,改变了在心血管类疾病诊治中单方面注重心脏收缩功能的局面。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胸闷憋气,通常的心脏收缩功能检查结果往往正常。此时,若能及时检查舒张功能,及时发现异常变化,能为医生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赢得宝贵的时机。目前,他开发的这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近几年,作为常州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他在市医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基于脑心同源的中医理念,牵头成立了脑心同治分会,将心内科、神经科、中西医等多学科力量汇聚一起,以新思路展开新研究,续写新的医学篇章。

无私奉献祖国援疆事业

年3月,作为江苏援疆干部的一员,远赴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塔城地区,并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那年他32周岁。

援疆期间,他历经多次生死考验,最危险的一次是浴后煤气意外泄露,发现自己已经中毒、意识模糊的他挣扎着走到电话机旁,却已想不起任何一个号码。他只好听天由命,按了一下回拨键……赶来的同事将他连人带床垫抬到院子中央,由于缺乏专业的抢救设备、设施,只能眼看他昏迷抽搐。同事们都以为他已无生还希望,但他呼入新鲜空气稍微清醒后为自己开了医嘱,终于战胜了死神,但是他的视力和听力受到了严重影响,至今未能恢复。

因为援疆时出色的工作,他被誉为“吴登云式的好医生”并荣获自治区优秀援疆干部称号。

三年援疆,只回过常州两次,这让罗立波留下了人生一大遗憾。出发前,他专程回溧阳老家给92岁的失明老祖母磕头辞别,但没想到这却是永别,一年后,老人因为腹泻而离世,这本不是一个致命的疾病,作为医生的孙子却没能为她医治,因为援疆事业,也没能回家为老祖母送终,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这也成为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尽管如此,作为医者从未有过倦怠,反而是全身心地将热情倾注于工作并且不断地精益求精,在他看来,医生这份职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崇高与使命感。

全心倾注医疗卫生工作

从常州二院、医院、常州三院,再到一院,七院,很少有医生像他一样,医院,经历这么丰富,跟随他一路走来的,还有一批批病人。

有人从盐城、涟水、泰州、宜兴、金坛、溧阳赶来,甚至还有病人从安徽慕名而至。援疆任务结束已20年,他在援疆时期的病人,常常打电话过来寻医问药。

在二院工作期间,曾有一位患急性尿路感染持续高热的女病人必须马上住院,身上却没带钱。虽然素昧平生,他却及时伸出援手,借钱给患者先办理了住院,历经援疆、三院、一院,这位女患者仍然打听而来,为那次的相助当面向他致谢。

十几年前,他曾抢救过的一位老人在临终之时,特意嘱咐儿子,一定要找到当年救她的医生,拜谢救命之恩。当她的亲属拿着长寿糕和老寿碗出现在面前时,他被深深感动了!“还有哪种职业,能带给你这样的成就和崇高呢?!”

正是这点点滴滴,激励着他成为一名好医生。他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这份职业,援疆结束回常后,他先后被任命为三院副院长、院长,一院副院长等职。在三院任职期间,他主持引进人才、做强专科、发展综合,把这家曾以医院,发展成为具有专科医院,成为当年传染病领域的一面旗帜。不管在哪里工作,也不管在什么岗位,他总是会努力做到最好。

他的业余时间也大都被学术交流、专业阅读、学生教学等占据。作为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常州市“”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先后主持科研课题5项,分别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三、四等奖,获市卫计委“三等功”3次。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其中SCI论文9篇,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市新技术引进二等奖一项。同时,他承担着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

医者生涯书写崭新一页

年,他被任命担任常州七院院长、院党委副书记。这是他医者生涯新挑战的开始。

七医院医院,于年合并,医院中最年轻的一员,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不少。作为新掌门人,罗立波在院领导班子的支持下,开始推动革新与改变,带领全院职工齐心协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短短五个月后,大楼迅速完工,于年2月12日整体搬迁。新大楼的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就医环境,诊疗流程得到进一步优化,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

硬件建设之后,七院面临新挑战:如何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他又同院领导班子一道拉开七院内涵建设系列年活动大幕。经过多次意见征询和会议讨论,提出了“立足区域、辐射周边,错位发展、差别化竞争”的发展新战略,七院从此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在新发展战略指导下,精心培育核心竞争力,主动深挖发展潜力,重点发展创伤急救、血液净化、妇产科、心内科、急诊科、神经内外科等专科,在常州首先创立了创伤急救中心,有效提升急救处置效率和能力;将胃肠外科与消化内科整合,成立了胃肠病诊疗中心;成立市内首家呼吸综合诊疗室,规范建设血液净化中心,目前配置有56台套进口血透血滤机,年透析患者2.8万例次。还提出了围绕“救心、救脑、救命”医院救治能力的新思路,重点在心血管疾病、中风、创伤等领域提升医疗水平,整合资源成立了国家级胸痛中心分中心、脑卒中中心。

罗立波又与院领导班子一道,积极引入优质资源,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与市一院签订三年帮扶合作协议;加盟医院集团;柔性引进高端人才担任综合实验室领军专家;定期举办两岸和香港医疗创新发展研讨会;医院、苏州大学一附院、医院医院、名专科、名专家签订专科联盟建设协议;邀请省内外名老中医团队来院长期坐诊,打造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开展与上海医师集团合作。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有力提升了七院的医疗服务能力。

为培养、锻炼业务骨干,近几年,派出了数十位年轻医护骨干赴香港、台湾及京沪等地的知名院校进修、深造。首创“全院疑难复杂病例讨论会”制度,每月邀请院外专家参与案例剖析、处置点评及交流讨论,提升了全院医护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医患沟通能力以及法律知识水平。

作为一名资深心血管科医生,他早在年便提出“医疗服务、疾病管理、健康管理”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七院在年拿下医院的牌子,并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罗立波还引领七院走在了医疗服务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前列。年,成立省内首家“点对面”的远程会诊中心,使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来自北京、上海的知名专家优质远程诊疗服务。上线区域PACS(区域影像系统平台),实现了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学影像资料的在线诊断。打造数字双向病区,外院专家可通过智能设备为病人开医嘱,实时交流……此外,七院还是常州智慧医保、自助挂医院之一,病人的就医流程时间因此平均缩短了49分钟以上。

医院管理者,他深知只有接轨前沿管理理念,医院管理制度,医院才能有更好更快发展。他倡导引进了PDCA、7S等先进管理理念,引入“品管圈”管理学方法,连续举办全院“品管圈”大赛,选送优秀“品管圈”参加全省第一届大赛获得一等奖,全国第五届大赛荣获“三等奖”,一系列举措提升了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也极大提升了医务人员参与管理的热情。

此外,医院文化建设和精神引领。七院开展了向全社会、全医院精神的活动,最后凝炼为“厚德仁医,济达天下”的院训,和“求精、求仁、求实、求进”的七院精神。

短短四年,七院干部职工凝心聚力、负重拼搏,医院、医院的华丽转身,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七院也被誉为“常州东部地区的医疗新星”。在市卫生计生委、常州经开区的大力支持下,他同七院的全体干部职工一道,定下了在“十三五”期间医院的目标。

勇立潮头踏歌行,俯指波涛更从容。当又一个崭新的明天到来之时,罗立波和全体七院人会继续以一流队伍,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环境,回馈人民群众的医疗民生企盼,书写健康常州的美好华章。

来源:常州市医学会、常州新周刊(刘进/文)

评论留言,小开会尽力帮您▼

▽大家都在看▽

以一颗“仁心”守护着经开区的居民

常州市运动会飞镖比赛遥观镇分赛场

常州人“家门口的车管所”在横山桥上线啦~

肖煜炜黄伟栋: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举行

图说《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

常州道德讲堂

赞赏

长按







































北京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皮肤病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11.net/fxbsszl/7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