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来,猝死事件频发,多是因为高强度的劳动,引起“过劳死”,令人触目惊心:
7月9日,医院呼吸科主任戴志辉值完班猝死,44岁;
7月9日,医院骨科一名医生因过度劳累猝死,32岁;
7月10日,泾阳县公安局兴隆派出所副所长张乐在工作期间过劳猝死,33岁;
7月15日,上海申梵足球俱乐部球员王宽伟睡眠中猝死,20岁;
7月18日,医院泌尿外科董阳阳医生加班手术后猝死,36岁;
……
现在夏季气温高,当气温达到35℃时,人体主要通过出汗来散热,为了排汗心脏会加大工作量以促进汗腺代谢,且大量出汗后,血液黏稠度升高,达到一定量会诱发电解质紊乱,可能引发心脏病。
据研究显示,在全部猝死患者中,心脏性猝死占75%。我国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心脏性猝死的总死亡人数高达54.4万/年,位居全球各国之首。1猝死征兆有哪些?
1.胸痛胸痛最危险、最多见的情况为急性心肌梗死。约有一半的人在猝死前出现过胸痛症状,并伴有呼吸急促。并且93%的人在猝死前的24小时内,有症状反复发作的情况。
2.胸闷近期突然出现活动时胸闷,休息一段时间可缓解,这种现象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突然出现的症状表明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还不稳定,随时有可能发生破裂,导致心肌梗死。
3.呼吸困难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多是很危险的,如急性左心衰、气胸等都能导致呼吸困难,可迅速危及生命。
4.心慌心慌往往是患者心率加快的主观感受。心脏病发作前数周或数月,患者会不定期突然发生心脏不规律的跳动,多会感到心慌。
还有的患者则表现为心跳过缓,如果心率突然低于60次/分钟,尤其低于50次/分钟,可能是严重的心脏房室传导阻滞,尤其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率减慢,也是猝死的危险信号。
5.不明原因疲乏患者不明原因就感觉疲惫不堪,或伴有胸闷、水肿等其它症状,则应警惕猝死的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在年轻人中比较多见,通常见于感冒1~2周后,出现疲乏、胸闷、乏力等症状,极易引起急性心衰。
6.失眠且惊醒长期睡眠不足,会增加冠状动脉猝死风险。如睡眠中被憋醒,或患有阻塞性睡眠暂停综合征,会增加夜间猝死风险。
7.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脑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如果出现单侧看不到东西、单侧肢体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稳、有踩棉花感,应警惕脑卒中的发生,早识别早治疗。
8.憋气、明显的口唇发紫、血氧下降。如果工作性质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血液循环不好,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要高度怀疑可能是肺栓塞。
2哪类人容易发生猝死?
从以上分类不难看出,发生猝死的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两类人身上,一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二是长期压力大、过度劳累、吸烟喝酒的职场人士。
3猝死抢救的黄金时间
患者发生猝死,急救的黄金时间在发病10分钟内,面对猝死患者,最好的办法是进行除颤及心肺复苏。但如果患者发病时没有条件进行这两项急救措施,首先应该想办法向周围人呼救,争取宝贵的时间。
4专家建议
心血管患者应定期检查,避免反复感冒,心肌炎、风心病、心力衰竭的人要特别注意。
另外,要当心猝死的“魔鬼时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对名有心脏病发作史的患者调查发现,每天上午6—9时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因此,有疾病史的人醒后别起床太猛,先躺一会儿。
最重要的是,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以“低盐、低脂、低糖、多纤维、高蛋白”为原则,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不要过度劳累,运动要因人而异,避免不当的剧烈运动,心脑血管患者以慢跑、骑车、游泳、步行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宜。
祖凌云
主任医师副教授
北医三院心内科出诊时间周一下午(高血压门诊)周三下午周四下午擅长疾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心力衰竭/心脏病
长按外伤白癜风早期白癜风治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