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刘润”公号,订阅“刘润”公号,和我一起洞察商业本质)
关于中国经济,我特别关心一个话题:工厂的数字化升级。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数字经济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换道超车”的机会。
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规模达31.4万亿元,占GDP比重达27.4%。自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2年世界第一。而制造业的背后,正是一家家工厂。
数字经济,要和实体经济做更多融合。工厂的数字化升级,意义重大。
我也发现,有不少企业,都在想如何帮助和赋能工厂。飞书,在其中非常特别,有很多独特的思考。
其实很多工厂,已经有了先进的设备,昂贵的系统,他们的数字化程度并不低。但是,这些数字化,大多数还是只盯着“流程”和“机器”。
“人”的数字化,被大大忽视了。
在工厂里,那些操作设备和系统的人,沟通还是靠喊,协作还是靠猜。为什么是这些步骤?不清楚。组织要实现什么目标?不知道。
事和人,是阻断的。业务和组织,是割裂的。
工厂的数字化升级,不仅要围绕“事”,更要围绕“人”。不仅要“业务数字化”,更要“组织数字化”。结合起来,也许才更有效。
以字节跳动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把总部建在飞书上;以理想汽车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公司,也把工厂建在飞书上。飞书也踏入更多工厂,和他们一起探索努力。
这些实践,很有价值。今天,我也和你分享三个故事,也许对你有启发。
三一重工:从生产到协同,如何都能变得更好?
提问:既然企业都知道数字化重要,但为什么很多还是很难实现数字化的成功转型?
答案是,在生产方面,数字化程度还不够深。在协同方面,也缺少统一灵活的协作和管理。
什么意思?我们一个个看。
先说生产方面。
生产的数字化,其实就是我之前分享过的,在数据中提炼信息,在信息中寻找知识,在知识中凝结智慧,在智慧中洞察业务。
但这短短4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这需要企业有很高的数字化战略前瞻眼光。
三一重工,就和工业互联网独角兽企业树根互联合作,进行深度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树根互联,还开发了以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根云平台。
在根云平台上,三一能实现设备的实时数据采集、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资产性能管理等等。而这些数据,也可以进行深入分析和人工智能计算。
从数据,到信息,到知识,到智慧,最后反哺业务。一步一步,因此整个工业价值链,变得更加灵活,也更有价值。
生产要素的深度数字化,是企业真正想要实现数字化的基础。
而除了生产,企业还需要协同。
协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工作场景的协同。
你给我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11.net/fxbbszl/12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