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心病治疗 >> 风心病中医治疗 >> 正文 >> 正文

艾灸出汗过多的艾灸疗法

来源:风心病治疗 时间:2017-8-31

文.夏风

画.八岁

图.网络

编.云少

不知不觉中,立秋就到了,仍然炎热的天气仿佛让人忽略了立秋的到来,觉得夏天的脚步怎么这么慢,慢得让人心烦,多希望出门一身汗的苦日子赶快结束,但是,立秋都过了,秋天还会远吗?夏天终将会过去的,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和不如意也是如此,也都会过去的。

夏天气温高,人体适当排汗是正常的表现,很容易就会汗流浃背,可温度没那么高了,人体排汗也就会适当减少。但是有些人除了夏天,也经常出汗,往往正常的坐着,汗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有时活动后还会加重。

这种汗出跟正常的不同(少数人因体质因素,平素易出汗且不伴其它症状者,属于正常),中医称之为自汗。自汗定义是指全身或局部汗出过多,动则尤甚的现象。醒时汗出为自汗;睡梦中汗出,醒后自止则为盗汗。《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意思是汗液是体内阴阳正常的产物。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汗液外泄就会失常。自汗多属气虚卫外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扰津。

自汗盗汗可以采用艾灸的方法治疗,具体如下:

气海穴

在下腹部,位于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肚脐与耻骨连成直线,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下十分之三的位置,即为此穴。“海”有聚会之意,穴居脐下,是为人体元气聚会之处,为男子生气之海,主一身之疾,具有利下焦、补元气、行气散滞的作用。气海穴,具有很好的补益作用,治疗范围宽泛,肠俯病、妇科病、气虚病等等,都可以选用气海穴陪合其他穴位来治疗,如脾气虚弱,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可以配足三里、脾俞、胃俞、天枢、上巨虚等等来治疗。

关元穴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关元和气海是在一条直线上的穴位,取穴时可参照气海的取穴方法,只不过要注意距离肚脐的距离是气海的两倍。关元的功效偏重于补,是补益身体元气的代表穴,常用元气亏损的虚劳疾病和泌尿生殖疾病。同样也是日常保健的常用穴位,长期灸关元,可强身健体,古人有常灸关元可长寿的说法。但是阴虚内热、邪实内闭以及热邪亢盛的人要慎灸关元,以免加重病情。

复溜穴

在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太溪穴在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取穴时先找到太溪穴,复溜穴也就不难找了。复溜可补肾滋阴,利水消肿,多用于治疗水肿,盗汗及下肢痿痹。复溜还是治疗汗证的特定穴。

阴郄(xì)穴

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为手少阴心经的郄穴。郄,是空隙的含义,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阴郗穴主治心痛,惊悸,骨蒸盗汗,衄(nǜ)血等疾病。

可用艾炷在上述穴位处施灸,每处穴灸3~5壮(每炷艾炷在施灸时称为一壮),或用艾条灸5~10分钟,每日一次,至汗止为度。

以前在学校读书时,我有天在图书馆看书,看到了一个治疗盗汗的民间疗法,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单用左阴郄穴

具体操作方法,用艾条灸,先灸至5分钟后,患者自感觉从阴郄穴沿手少阴心经循行线向上上传至心前区;20分钟后,阴郄穴处无感觉,而心前区则感觉如火灼,继续艾灸,约40分钟后,此感觉消失而停灸,2~3次即可痊愈。

这个方法其中的道理是样的:汗为心之液,心气与汗液的正常排泄也是有关系的,心气不足,不能正常收敛营阴,则汗液外泄异常。左侧离心脏较近,阴郄名意指心气经由本穴回流心经的体内经脉,长时间的艾灸左阴郄使温和的热力随经脉回流体内,可以温养心脉,补益心气。

心气足则营阴得以收敛,汗液排泄也会随之正常。自汗、盗汗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如果发现应该及早治疗,不可当做小事,日久累积,不但影响生活,治疗起来也会很麻烦。

最后,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







































白癜风的饮食影响
北京中科医院坑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11.net/fxbzyzl/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