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心病治疗 >> 风心病手术治疗 >> 正文 >> 正文

走向心生金宝谈风湿性心脏病上概述

来源:风心病治疗 时间:2020-9-19
亲爱的宝友们,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本期金宝给大家带来的心血管疾病是——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的全球负担仍然较重。全球范围内,每年有23.3-46.8万人死于风湿性心脏病,特别是年轻人群。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存在差异。在发展中国家,风湿性心脏病仍然是一个主要问题。风湿性心脏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据统计风湿病的患者在心脏科可以占到43.7%。虽然中国的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率显著下降,在中国的发病率比较低,但是低不等于没有,很多青壮年人由于不良生活方式依然会导致急性风湿热(ARF)的发生。因此针对风湿热、风心病的防治仍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天金宝将从风湿性心脏病的简介、风湿性心脏病的影响因素、风湿性心脏病的分类、分期、临床表现以及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预防等8方面给大家做出简单介绍,希望亲爱的宝友们通过阅读本篇内容能够正确了解认识风湿性心脏病,科学合理的认识风湿性心脏病,预防风湿性心脏病。也请大家为了身边朋友的心血管健康,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转发。

风湿性心脏病的简介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临床上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常同时存在,但常以一种为主。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心功能失代偿的表现。

风湿性心脏病的影响因素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的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二尖瓣为最常见受累部位。对发病的儿童,追溯其病史,往往发觉在病前1-3周曾经得过扁桃体炎、咽峡炎或猩红热。而这些病都是由链球菌导致,所以人们认为链球菌的多次感染是引起风湿性心脏病的原因之一。链球菌是侵犯人体的常见致病菌,通常寄生在呼吸道内。儿童的扁桃体更是链球菌繁殖和生存的最好场所。平常细菌的繁殖与人体的抵抗力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当抵抗力强时,不会现象出任何不良病症。当感冒、受寒、疲劳等因素导致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这时的链球菌就到了活跃时期,由潜伏转为增殖,并对人体产生众多有毒物质。引起发热、声音哑、咽痛、扁桃体红肿,病况严重的,粘膜表面还有许多黄白色脓点,它还会引发猩红热。不过多数链球菌感染病人诊疗后恢复良好。只有3%的患儿会发现风湿性心脏病,即链球菌产生的毒素与人体产生的免疫抗体结合成一种有害的复合物。这类复合物一旦附着在心脏瓣膜表面,可让瓣膜粘连、肥厚、受损,损害瓣膜的正常关闭和开放功能。再加上链球菌多次感染还有复合物生成增加,沉积在病变部位的数量也增多,最终带来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的分类

风湿性心脏病是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可以分为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心外膜炎三种情况。1、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病变常见于左心室、室间隔、左心房及左心耳等处。风湿性心肌炎在儿童可发生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累及传导系统时,可出现传导阻滞。风湿性心脏病病变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常表现为灶状间质性心肌炎,间质水肿,在间质血管附近可见风湿小体(Aschoff小体)和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病变反复发作,风湿小体(Aschoff小体)机化形成小瘢痕。2、风湿性心外膜炎在心外膜腔内有大量浆液渗出,形成心外膜积液,当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搏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渗出的大量纤维素如不能被溶解吸收,则发生机化,使心外膜脏层和壁层互相粘连,形成缩窄性心外膜炎。3、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三尖瓣和肺动脉瓣极少受累。病变初期,受累瓣膜肿胀,瓣膜内出现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病变后期,由于病变反复发作,赘生物被机化,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瓣膜增厚瓣膜间互相粘连,最后形成慢性心瓣膜病。当炎症病变累及房、室内膜时,引起内膜灶状增厚及附壁血栓形成。

风湿性心脏病的分期

风湿性心脏病在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1)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应,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会使瓣膜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这是风湿性心脏病的原因。?(3)瘢痕形成期:由于胶原纤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理变化。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主要有: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联合瓣膜病变(多个瓣膜受损)等,这也是风湿性心脏病的原因。

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

由于心脏瓣膜的病变,使得心脏在运送血液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如瓣膜狭窄,使得血流阻力加大,为了射出足够的血液,心脏更加费力的舒张和收缩,这样使心脏工作强度加大,效率降低,心脏易疲劳,久而久之造成心脏肥大。如二尖瓣狭窄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左心房压力的增高,导致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形成肺淤血,肺淤血后容易引起以下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血,有的还会出现声音沙哑和吞咽困难。临床上常见的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如下:(1)呼吸困难呼吸困难(dyspnea)是风湿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症状,指病人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而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根据发病机理,呼吸困难可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肺源性呼吸困难、中枢性呼吸困难、精神神经疾病性呼吸困难、中毒性呼吸困难及血源性呼吸困难六种基本类型。风湿性心脏病症状之呼吸困难是因心脏瓣膜病导致长期或快速的肺淤血、肺泡弹性减退、通气功能障碍、心排量减低、血流速度减慢、换气功能障碍等导致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及肺循环压力增高,引起反射性呼吸中枢兴奋性增高之故。(2)胸痛胸痛(Chestpain)是风湿性心脏病症状中另一种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有时起源于局部轻微损害故无关重要,有时则由于内脏疾病所致,往往有重要意义。根据胸痛的起源,可分为胸壁病变、胸腔器官疾病等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由心脏疾病引起的胸痛称为心原性胸痛。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病引起的心绞痛,胸腔或心包受损等致的胸痛均属此列。(3)晕厥是风湿性心脏病症状中较严重的症状,是指突然发生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由于大脑一时性广泛性供血不足所致。主要原因:心脏排出量减少(主动脉瓣病变)或心脏停搏(传导阻滞),突然剧烈的血压下降(大量的主动脉瓣返流)或脑血管的普遍性暂时性闭塞(血栓脱落)。心源性晕厥的严重者称为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症(Adams-stokesSyndrome)。(4)心悸心悸(palpitation)也是常见的风湿性心脏病症状,是自觉心脏跳动伴有心前区不适感觉,常见的原因为心律失常、心脏搏动增强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11.net/fxbsszl/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