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医患之家在线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相当常见,尤其是克罗恩病(CD)患者。IBD的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不仅会影响疗效、加重病情,增加住院率和手术率,更能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若患者为儿童,甚至可能生长发育延迟。
肠内营养在维持胃肠道正常功能前提下,可避免肠外营养支持可能引起的胃肠道黏膜萎缩,而有助于胃肠道黏膜屏障和免疫功能的维持和改善。因此,IBD患者通常需要营养治疗,尤其是通过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点击查看肠内营养制剂相关内容)
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腹泻腹泻是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多项临床研究发现在肠内营养中成年住院患者的腹泻发生率在5%~70%。肠内营养初期是腹泻的好发时间,胃肠道易激惹(禁食时间越久,肠内黏膜越会萎缩增加,导致腹泻)。
那么肠内营养引起的常见的腹泻原因都有哪些?
1疾病相关慢性腹泻为IBD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这是因为IBD患者普遍存在肠黏膜损伤,吸收表面积减少,营养物质吸收不佳,导致腔内渗透负荷增加,液体在肠腔内积聚,从而出现腹泻。同时IBD患者手术后肠道狭窄致部分肠梗阻、肠炎、回肠造瘘等也会引起腹泻。
IBD患者常合并低蛋白血症,后者会引起肠水肿、肠黏膜萎缩,增加腹泻发生率。低钠、药物(通便药、促胃动力药等)也会导致腹泻。
针对以上原因引起的腹泻,应进行积极的临床治疗,如抗炎、修复黏膜、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电解质、停用相关药物等。
2肠内营养治疗相关1乳糖不耐受某些制剂含有导致部分患者腹泻的成分,如果糖、乳糖、山梨醇、甘露醇等,IBD患者服用后可能加重腹泻。
当出现腹泻时,应确认所用肠内营养制剂是否含有相关成分。特别是乳糖不耐受,目前中国老年人群乳糖不耐受发生率较高,对该人群进行干预时,应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含乳糖成分的营养制剂。对有可能存在乳糖不耐受的患者,应选择无乳糖肠内营养制剂。
2营养液受到污染营养液配制环境不达标、配送过程出现污染、储存温度较高、放置时间过久等均可能导致腹泻。
为避免因肠内营养液污染引起的腹泻,在操作前洗手,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持无菌,根据要求更换鼻胃管,鼻饲器、鼻饲泵管每24小时更换一次,喂养前后冲洗导管。同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繁殖。营养制剂开启后24h内使用完毕,防止细菌污染,若暂不输注,则需将其置于冰箱内保存。
3浓度过高肠内营养液调配浓度过高极易引起腹泻,肠内营养治疗应从低浓度[0.3~0.5kcal/ml(1kcal=4.kJ)]或1/3~1/2目标浓度少量(ml/次,3次/d)开始启用,逐渐增加至目标浓度(1.2~1.5kcal/ml)及用量(ml/次,3次/d)。
临床实践发现,IBD患者在营养支持开始时选用预消化配方的氨基酸或短肽制剂,可减少肠道刺激,同时搭配纯碳水化合物制剂(糊精等)降低渗透压,可减少腹泻。
但是对于活动期克罗恩患者,不推荐常规使用氨基酸或短肽配方。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相对较强的患者,可首先使用要素膳饮食,待病情稳定后改为整蛋白制剂。
对于胃肠功能极差或长期禁食的IBD患者,在肠内营养治疗前可尝试米汤(清米汤至浓米汤)、面汤、等渗盐水或婴儿米粉,以观察肠道耐受性,然后再给予肠内营养液(可将婴儿米粉或糊精添加到预消化的氨基酸或短肽型肠内营养液中使用,以降低渗透压),再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用量及浓度(可先增加用量,后增加浓度)。
4温度过低不同温度的营养液直接影响患者的腹泻发生率。当IBD患者营养液的使用方式为长期滴注时,应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11.net/fxbsszl/11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