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我们每个人毕生的追求,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其他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亚健康成为人群中最为常见的健康状态。但人们的观念也在与时俱进,因此,养生也被人们日益重视起来。
中医倡导“治未病”,在《黄帝内经》中有一句名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就是不治已经生病的这个脏器,而是要治还没有生病的这个脏器。而《灵枢·逆顺》也明确提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可见中医重养生,以自我调理为主,不过分依赖药物,并强调预防为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那么中医养生到底如何做呢?今天我们就来听听80岁老中医根据毕生经验总结的养生秘诀吧!
老中医简介罗国章,现任医院,著名中医专家,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曾从师于名老中医蒋去病老师,深得其“道术并重”的教导,着重动态运用辨证施治的原理,组方严谨,疗效确切。对肝胆疾病,心血管病,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慢性心功能衰弱,脑梗,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面神经麻痹的治疗经验丰富。
擅于治疗
消化道疾病,如: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 骨科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骨质增生、腰腿痛、冷骨风、坐骨神经痛、顽固性偏头痛等。 泌尿系统疾病,如:淋病、前列腺炎、慢性肾病综合征等。 免疫系统疾病,如:过敏性鼻炎、频发性感冒、荨麻疹、痤疮、慢性喉炎等。 儿科疾病,如:小儿发热、盗汗、过敏性哮喘、遗尿、气管炎、纳呆发育迟缓先后天不足儿童的调理等。
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乳腺增生、乳腺囊肿、子宫肌瘤、输卵管囊肿、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早衰性闭经、不孕症、习流、停育胎萎、更年期综合征、青春期烦燥症等。 男科疾病,如:男性阳萎,早泄,梦遗,睾丸冷湿盗汗,不射精,精子过少,畸形,死精过多,精流不液化等导致不孕者的调治。
罗老中医今年80多岁,无论人生经历亦或临床经验都堪称丰富,在多年的从医生涯中,总结出了四点健康养生秘诀。每次出诊时,老中医都要和他的每一位患者不厌其烦的讲这四点要诀,与其说是一位大夫对一位患者的劝诫,不如说是一位老人对晚辈的谆谆教诲,人们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那么,这位80多岁老人的话,你要不要听?
罗老中医健康养生四原则
一充足的睡眠
罗老中医说:“人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睡眠是缓解疲劳最好的方式。”清代李渔说过“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莎士比亚把睡眠称为“生命宴席”上的“滋补品”,“睡眠是一切精力的源泉,是病人的灵药。”巴甫洛夫称“睡眠是神经系统的镇静剂”。关于睡眠与健康的研究证实,人不吃不喝,可以存活7天,但如果一秒也不睡,就只能存活4天,足见睡眠对生命的重要性。综上所述,老中医总结了充足睡眠的6大好处:
1、可以提高脾脏和骨髓的造血机能
脾脏和骨髓是人体的造血系统,人熬夜一宿,那么其机体系统的造血机能降低20%,熬夜两宿减低40%,所以长期熬夜和睡眠不足是导致贫血的重要因素。
2、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人体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B细胞等)的增殖数量和活性会因睡眠不足而大大降低,美国的专门机构研究发现,人如果连续三天只休息6个小时,那么其免疫力降低至只剩原来的20%。
3、提高智力
人的大脑要思维清晰、反应灵敏,必须要有充足的睡眠。如果长期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会影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和处理事物的能力。
4、促进生长和发育
现代研究认为,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除了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外,还与生长素的分泌有一定关系。生长素是下丘脑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能推动论文范文骨骼、肌肉、脏器的发育。由于生长素的分泌与睡眠密切相关,即在人熟睡后有一个大的分泌高峰,随后又有几个小的分泌高峰,而在非睡眠状态,生长素分泌减少。所以,青少年要发育好,长得高,睡眠必须充足。
5、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这个不用多说,谁都有体会。每当人们太疲劳的时候,睡一觉起来,体力马上就可以恢复了。
6、美容的最好方式
人的皮肤之所以柔润而有光泽,是依靠皮下组织的毛细血管来提供充足的营养。睡眠不足会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淤滞,循环受阻,使得皮肤的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因而影响皮肤的新陈代谢,加速皮肤的老化,使皮肤颜色显得晦暗而苍白。
而睡眠不足,却有以下6大危害:
1.睡眠不足导致肥胖。
据医学协会的一篇报告介绍,每晚睡眠时间低于7小时的人,深睡时间会更短,更容易发胖。
2.睡眠不足导致糖尿病
有研究发现,每晚睡眠时间是不超过5小时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是睡眠充足的人的2.5倍。
3.睡眠不足容易诱发心脏病
一项研究发现,与睡眠时间更多的女性相比,每晚睡眠时间不超过5小时的女性更有可能出现心脏病发作的概率是45%。
4.睡眠不足可导致高血压
年美国医学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指出,人们已经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白天血压升高联系起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越严重,血压升高的现象就越明显。
5.睡眠不足导致抑郁症
成年人长期睡眠不足更有可能会出现精神压力、抑郁和酗酒现象。青少年也存在这种情况,对高中生进行的调查发现,他们存在上述现象的概率与成年人类似。中学生出现抑郁的概率更高。
6.睡眠不足导致猝死
据发表在《睡眠和普通精神病学文献》杂志上的三项非常受欢迎的大规模研究显示,不考虑死亡原因,每晚睡眠时间不超过5小时的人,死亡的可能性比睡眠充足的人大约高15%。
因此,老中医劝诫各位中老年以及青少年朋友,无论您的工作多么繁忙,每天都要尽量在十点上床睡觉,最迟不能超过十一点,否则各种疾病都在慢慢威胁你的健康。
二愉快的心情
老中医介绍:中医理论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快乐的情志有益于气血调和,阴阳和谐。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气血逆行,肝气郁结,从而出现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的后果。
怒--伤肝
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
喜--伤心
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复机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如《淮南子.原道训》曰:“大喜坠慢”。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疾呆等。《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年老中举,由于悲喜交集,忽发狂疾的故事,是典型喜伤心的病例。
思虑--伤脾胃
中医认为:“思则气结”,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纳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忧悲--伤肺
忧和悲是与肺有密切牵连的情志,人在强烈悲哀时,可伤及肺。出现干咳、气短、咳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消化功能严重干扰之症。《红楼梦》中,多愁善感、悲忧伤身的林黛玉,就是很好的证明。
惊恐--伤肾
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眩、阳痿,其可致人于死亡。在生活中,通过惊恐的语言暗示,而把人真的吓死的报道,已屡见不鲜。可见,恐则气下的危险性。
情志活动与内脏关系十分密切,老年人随着脏腑功能减退,调节适应能力较弱,面对过激的情志变化,难以承受而易引起疾病。“虚者风烛,百疾易攻”,这说明过激的情志,是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
罗老中医劝诫大家:“人生在世,喜怒哀乐贯穿全部生活。人生不快乐十之八九,快乐要过,不快乐也要过。待人处事要和谐中庸,胸怀宽阔,情绪乐观。这样身体才能健康、家庭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安稳。”
三合理的饮食
罗老中医说:饮食是维持人类生命的主要方法,合理的饮食调养,不仅能补充营养,更能祛病延年。而不当的饮食则会引起疾病,因此,饮食在疾病的防治与养生保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民间有“少吃香,多吃伤”和“饥不暴食,渴不狂饮”的谚语。《寿亲养老新书》有言:“尊年之人,不可顿饱。”《内经》强调:“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些都是长寿者的经验总结。罗老中医说中医健康的饮食应遵循以下六原则:食要早、食要少、食要暖、食要缓、食要淡、食要软。
食要早
早就是到了饭点得吃饭。另外,从中医的角度讲,上午7点~9点是胃经当令的时候,所以早饭最好安排在这个时间。中医还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因此晚饭也尽量早吃,这样才不会给肠胃增加负担。
食要少
古人常说“饭吃八分饱,少病无烦恼”,就是说每餐饭留那么一两口,给肚子两分的空间。《黄帝内经》也提倡“饮食有节”。澳大利亚研究发现,如果人类时常保持两分饥饿,其寿命将增长20%~30%。
食要暖
中医讲,脾胃乃后天之本。胃喜燥恶寒,所以要避免冰的凉的食物刺激,要暖食。但是要注意,暖食不等于烫食,经常吃过烫的食物会损伤食管,是食管癌的诱因之一。
食要缓
这个缓,一来是说要细嚼慢咽,这样可以充分吸收营养、保护肠胃、促进消化等。二来是想强调要把吃饭当成一件惬意的事情,别吃得太累。
食要淡
就是要少油少盐少加工。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这个淡字,是因为中国人现在食盐和食油量超标,由此引发的高血脂、高血压等病正在增多。
食要软
老年人牙口不好、脾胃消化力弱,宜“吃软不吃硬”,所谓“硬食”,除了指坚硬的果实类物品外,还包括煎炒油炸、肥甘厚腻一类的不好消化的食物。
饮食是人体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也是人体气血津液的来源。正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中所说:“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因此,罗老中医建议大家:“早上要吃饱,中午要吃好,晚上要吃少。晚上饮食过多,容易诱发肥胖,造成肠胃负担,导致失眠;少吃生冷辛辣食物,尤其是肠胃病患者以及女性经期前后;饮食以素食为主,肥腻食物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提前到来。”
四适量的运动
罗老中医认为: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从而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
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则紧紧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经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如是,则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和,脏腑谐调,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增进机体健康,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老中医建议大家可以通过以下运动,保持健康:
1、慢跑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慢跑是一种特别休闲的运动,所以根本不需要进行太多的投入,但是却能够得到特别高的效益。同时,若是每天都进行半个小时的慢跑,达到更好的健身作用。夏天天气炎热,大家可选在早晨进行慢跑。
2、高尔夫
对于会打高尔夫的人来说,进行高尔夫的动作看起来非常的优美和柔软,更加适合女性。在进行打高尔夫的过程中,能够让人们的身心得到更好的锻炼,若是长期进行能够让人们的耐心变得更好。
3、骑马
如今,骑马已经被称作为时尚,虽然说骑马有一些危险。但是在学会骑马之后,能够有效的锻炼到人体的协调性和敏捷性,还能够强化腿部上的肌肉,对健康有很大的作用。
4、登山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进行登山的过程中,人可以跟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而且登山能够对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起到促进的作用,令人们的身体时刻都处在清爽的状态,也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罗老中医说:每个人的身体体质不同,因此,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才是健康的养生之道。
罗老中医的四点健康养生原则,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懂,但能够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但他却用一辈子在坚持。工作之余,罗老中医喜欢一个人静静的读中医著作,我问他,您问什么这么大岁数还读书,您做了几十年的中医,中医知识您应该都懂了吧。老中医笑着说:活动老,学到老嘛!复又严肃的说:中医博大精深,永无止境,即使用一辈子的时间,也不可能全部领悟。看,一个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可爱老人,一个名副其实的老中医!
品读之后,
愿享同感。
医院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11.net/fxbbszl/1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