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们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成为威胁百姓健康的重要疾病。近日,医院精准医学中心主任杜杰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测、早期干预、分子分型、个性化的诊疗以及为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手段。
1、心血管病死亡率及发病率变化趋势以卒中和冠心病为代表的缺血性疾病负担不断上升。经年龄调整后,年较20年前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有所下降,但在我国其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虽然全球范围内AMI及心绞痛患者的发病率下降,但人口增加和老龄化加剧使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DALY)增长约29%。卒中在全球范围内仍有较大的增长。房颤,尤其是60岁以上房颤患者发病率明显上升,年已较年增加一倍。
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比例占所有疾病的51%,高于全球均值(45%),且城市人群的心脑血管年龄标化死亡整体呈下降趋势,农村人群则变化不大;真实世界的心脑血管死亡(粗死亡)急剧上升,尤其是在农村,其在体现城乡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差距的同时,体现了加强农村防控的重要性。
2、心血管危险因素变化趋势无论脑卒中还是冠心病,第一位病因均为高血压。近年来,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成年肥胖、超重的趋势逐步加剧,中心型肥胖也不断上升。成年人群吸烟率及国人钠摄入量均有所下降,但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
此外,过去12年间,身体活动明显下降,空气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剧了CVD死亡风险;童年不良经历的增大也可导致血压升高幅度的增大。
3、心血管病对医疗和卫生影响-年CVD出院人次数不断增长,这一方面说明了医疗资源及水平地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表明发病因素不断增长。心脑血管病出院以缺血性CVD和脑梗死为主,其次为高血压、颅内出血、风心病和糖尿病。-年,总体来说我国AMI、颅内出血、脑梗死患者的住院总费用和次住院费用都增高,CVD防治现状仍不容乐观。
4、防控进展联合国提出全球慢病防控的9个目标,力争到年全球由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相对减少25%。在全人群中开展的健康促进活动、高血压高危患者的管理强度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也在逐步增加。
此外,高血压防控可显著增加成本效益。研究将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仅CVD患者接受降压治疗;试验组1对CVD和尚无CVD病史的2级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试验组2对CVD和尚无CVD病史的所有1级和2级高血压患者都能够进行降压治疗。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需每年再增加85万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平均健康生活每增加1年,相关医疗花费增加约3.2万元3.84万元(年人均GDP),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与试验组1相比,试验组2需每年再增加25万QALYs,平均健康生活每增加1年,医疗花费约增加4.7万元,略高于3.84万元,在政府财力允许时,可继续增加投入。
CSPPT研究显示,依那普利10mg+叶酸0.8mg较依那普利10mg可降低卒中风险21%,对MI、CVD及全因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
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将红曲与纳豆激酶进行了完美组合全新研发了一款食品,其确保纳豆激酶活性大于FU/粒的基础上,剔除大豆异黄酮、嘌呤、维生素K2等杂质,增加“天然他汀”红曲,其安全性毋庸置疑。
5、挑战与展望老龄化的加重必将使CVD风险持续增加,血压、胆固醇及糖尿病的增长也使冠心病和卒中风险进一步增加,控制吸烟、肥胖等或可对CVD风险进行调控。并且,我国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不足,在我国心血管临床指南中,仅25%为A类推荐且其中仅1.5%有国人证据支持。此外,过去20年,心血管领域靶向药物问世少,理论突破欠缺,因此要加强中国特色的临床研究。
此外,加强CVD防控还需政府多部门和社会的支持,增加防治经费的投入,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政府的宏观政策更是加强CVD防控的重点。
健康不能等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gou11.net/fxbbszl/1385.html